民生民情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近年来,针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历史遗留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社保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孙宝树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全体会议上介绍,近年来,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国各级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实现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当期发放无拖欠。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2005年以来连续3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714元提高到目前的963元;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工伤保险待遇及失业保险金标准也都逐步提高。目前,全国平均低保标准179元,2007年1月至10月人均月补助水平96.5元,比2006年提高了12.9元。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制定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79个城市启动了试点工作;此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应保尽保基础上强化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通过发放物价补贴化解食品类物价上涨对低保家庭的影响。
    ――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近3年来,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以年均近7%的速度递增,基金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2007年继续保持了良好趋势,预计到今年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超过2亿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截至2007年10月底,城市低保对象已达1052万户、2244万人。
    据孙宝树介绍,当前,社会保障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较大,部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难以参加医疗保险,物价上涨对部分困难群众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等。
    为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做到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认真做好2008年至2010年连续3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继续调整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标准,确保城市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继续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省级统筹,逐步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问题;继续推进城市低保救助法制化进程,不断规范分类施保办法,探索低保标准科学制定和调整的办法,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人民日报)

全国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纳入农业部监测
    10月2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介绍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现场会检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高鸿宾在会上介绍了现阶段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从全国的情况看,专项整治两个月以来,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发改、公安、商务、海关、工商、质检、环保、药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产品专项整治的四个目标、三个重点,落实六项整治任务,全面推进农产品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一方面狠抓投入品监管,各地先后出动执法人员31.8万人次,检查企业、市场18.8万多家,查处违法行为10612起,立案查处5259起,移送司法机关37起,捣毁制假窝点8个,取缔无证企业187家,吊销证照企业12家;另一方面狠抓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各地共举办培训班20多万期,发放挂图、手册、明白纸等资料1200多万份,培训农民2000多万人次,组织30多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农户1800多万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据农业部近期对全国1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监督抽查,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4%以上,畜产品“瘦肉精”污染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高鸿宾指出,具体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整治方面,加大了大中城市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次。全国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农业部门监测,比专项整治前提高44个百分点。农业、工商部门配合, 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台帐记录、不合格农产品报告等制度,推行市场分类监管。
    二是在高毒农药整治方面,农业部撤销了7家企业11个高毒农药登记,加强了对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出口企业的监控,启动了“全国农药监督管理网络联动系统”,坚决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行为。收缴甲胺磷等高毒农药479吨。江苏、浙江等地实行农资连锁经营和配送服务,北京实施“空瓶回收”补贴,广东建立高毒农药替代示范区,推广使用新型安全农药。
    三是在饲料和畜产品整治方面,农业部组织国家饲料质检中心和各省饲料检测机构开展了饲料、畜产品产品质量监测。抽查检测饲料中违禁药品2002批次,合格率98.9%。对河北、浙江、江西等生猪生产重点省份的235个养殖场和8个屠宰场进行了瘦肉精拉网检测,共检测猪尿样品2154多批次,瘦肉精检出率为0.51%,比上半年降低了0.11个百分点。抽查检测猪尿中违禁药物775批次,合格率100%。抽查检测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4200批次,合格率98.69%。
    四是在兽药和生猪生产整治方面,严格生猪产地和屠宰检疫,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初步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
    五是在水产品药残整治方面,农业部和10多个渔业重点省份分别组织对斑点叉尾鮰、对虾、鳗鱼、河蟹等重点水产品种实施了监督抽查或例行检测,抽样数量达到2000个,共出动执法人员17216人次,检查养殖场(户)、饲料经营店及水产品市场9875家,查处违法案件51起。
    六是在认证产品整治方面,组织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三品”的认证管理有效性、生产经营规范性、产品质量安全性检查,启动了“三品”产品包装标识制度,认证产品用标行为进一步规范。
    农业部门下一步将积极落实山东现场会议精神,巩固前一阶段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持久地将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下去,夺取专项整治的全面胜利。(中国网)

医改要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
    医疗和教育、住房被称为“新三座大山”,它们一起成了困扰当前普通百姓的头等问题。十七大报告将医疗作为六大民生问题之一,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目标,并且强调这项制度要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卫生部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已经确定,近期将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最起码包含着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就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民医保”;其二就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每个人都能看得了病、看得起病。卫生部所说的医改总体框架具体是什么样子,公众还不甚清楚,但医改的这两个大方向应该是很明确的。
    首先,全民医保,看起来似乎很遥远,但若以我国目前的财力论,实现起来其实并不很困难。目前正在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全民医保。但是必须看到,实现全民医保的关键究竟在哪里。
    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例,虽说到今年上半年统计,这项制度已经覆盖了中国84.9%的县和82.8%的农村人口,但由于其奉行自愿参保的原则,要将所有农村人口纳入进来,恐怕还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农民的保险意识不强,固有的消费习惯让他们不愿提前参保,然后再享受医保;另一方面,保障力度过低也使这项制度本身失去了吸引力。那么问题很明显,政府财政必须加大投入,有针对性地对参保的贫困群体进行财政补贴,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要逐步提高保障力度,让农民的自费比例在医疗保障中不断降低。医疗费可报销的多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自然就会高起来。
    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其保障范围只局限于职工,从而将学生、儿童、无固定单位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都排除在外。因而,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大为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是实现全民医保的必须。如何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市居民,新医改方案应该有个明确的应对。
    其次,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际上就是要突出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众所周知,我们的医疗资源相当紧张,绝大多数医院都是靠以药养医的体制生存,公立医院在公益性和市场性之间徘徊不定,“大病拖、小病扛、重病等死”的事实表明,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但医疗卫生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享受。公共财政应向这方面倾斜,逐步让公共卫生惠及所有百姓。然而,一个医改模式争论了一年半载还未有定论,有关新医改的方案层出不穷却终不见真面目,多少表明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不但要重提,还有待加强。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不但是民生之需,也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准确定位。目标已经给出了,接下来的就看医改新方案如何具体落实了。(广州日报)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1024x768,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