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速递
 

08年中国将制定一万项新标准 解决标准缺失问题
    2008年,我国要完成1万项标准的制定任务,基本解决标准缺失问题;对1.1万项标龄超期的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提速,解决标准老化问题。同时,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众多关键领域谋求突破,争取让更多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这是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在19日召开的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上透露的。

国务院扶贫办: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至2148万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12月11日在由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共同主办的“城乡统筹进程中的创业扶贫论坛”上介绍,目前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148万,但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很大。到2006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总数5700万,占农村人口6%。

国家新增470亿保障农村义务教育 学生教科书免费
    财政部、教育部11月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决定从2007年起三年内,全国财政将新增经费470亿元左右,用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
    此次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是针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以进一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此,2006—2010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累计新增经费,将由原来的2182亿元至少增加到2652亿元。

民政部:农村低保保障人数近2800万
    2007年民政部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年共争取中央财政安排低保和医疗救助资金221.4亿元,比2006年增加71.1亿元,增长了47%。其中城市低保资金158亿元,比2006年增长22亿元;农村低保资金30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医疗救助资金33.4亿元,比2006年增长19.1亿元。
    据悉,城市低保稳中有进,水平提高。全国保障人数2237.7万人;平均标准每人每月179.2元,比2006年提高17元;人月均补助水平95元,同比提高19.3元。农村低保破浪前行,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国所有省份全面建制;保障人数2781万;平均标准每人每年1032元,人月均补助水平30元。城乡医疗救助不断推进,成效明显。在农村全面建制的基础上,全国86%市、区、县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总人次760万,比2006年554万人次增长37%;全年资助2333.9万贫困群众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每人次均得到医疗救助金额344.7元。

我国农村1.28亿人告别饮水难
    2001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147亿元,引导带动地方、群众等各项投入,解决了1.28亿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题。为了让农民早日喝上放心水,“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投入320亿元,投资强度是“十五”期间的3倍,将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半。到2015年,全部解决农村3亿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截至目前,共建成日供水能力20吨以上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有31万处。2007年,中央已安排资金64亿元,解决315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中国“亿元村”已突破八千个 创富各有绝招
    自1987年天津大邱庄诞生中国第一个“亿元村”至今,中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亿元人民币的行政村已超过8000个,其中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村庄有11个,这些亿元村,创造了约1.6万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 农民人均收入或突破4千
    在中央支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粮食连续4年增产,总产量超过1万亿斤,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4000元,实际增长7%左右,实现连续四年增幅超过6%。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建设部官员:中国投入十亿资金保护名城名村名镇
    在11月18日举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年会上,建设部官员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补助资金近十亿元人民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9座,名村和名镇157个。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将以保护为前提。

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9亿户大关
    截至2007年10月,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9亿户大关,达到9021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7068.3万户,手机用户53144.7万户,两者规模均保持世界首位。

物价上涨让城镇居民每月多花44.2元
    今年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上升较快,8、9、10三个月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均超过6%。按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匡算,价格上涨影响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增支44.2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增支16.7元。
     由于国际市场原油和粮食、食用植物油价格涨幅都较高,世界各国消费价格指数也都上升较快,10月份俄罗斯CPI涨幅为10.8%、印度6.7%、美国3.5%、巴西3.3%、韩国3.0%、欧元区2.6%。

2006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69.05%
    国家统计局11月21日发布了该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对2000―2006年小康社会进程的监测结果:2006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69.05%,比上年提高3.28个百分点。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200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指数为57.05%(基本实现总体小康社会,完全实现总体小康社会指数为60%),距离2020年完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0分还差42.95分。按此趋势,到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从各部分小康指标的变动趋势看,上升幅度有一定差异。2006年,全国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63.82%,比2005年上升了2.07个百分点;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为67.89%,上升了5.64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64.6%,上升了4.76个百分点;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88.18%,上升了3.26个百分点;科教文卫实现程度为76.25%,上升了3.07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69.22%,上升了1.19个百分点。

60∶1!公务员大牛市比股市还热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竞考比例37∶1,“中国第一考”之说应运而生。2006年竞考比例48∶1,2007年竞考比例50∶1,今次2008竞考比例60∶1。
     竞考者有“本、硕、博”应届毕业生,有已参加工作而执意想跳“龙门”的高学历者,还有部分在初次求职者眼里已能较体面生活的公司白领。

分配向资本倾斜 职工报酬占GDP比重15年降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写的2007年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盈利能力与竞争力》近日出版。蓝皮书指出,1990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下降12%。
    数据显示,1990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而同期营业余额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可以说,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低收入为代价的。

央企减两户至153户
    国资委昨日公布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从155户正式调整为153户,其中,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而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被撤销,不再作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

中国银联明年将实现全国网络全覆盖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闫强透露,明年中国银联将陆续在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设立分公司,实现中国银联公司在全国的覆盖。
    闫强是日前在拉萨参加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挂牌仪式上说此番话的。
    中国银联是我国全国性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自2002年成立以来,各项业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中国内地拥有30家分支机构。目前,中国银联发卡机构已发展到189家,银联卡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能在亚太、欧美等27个国家和港澳地区使用。

全球数字图书馆“馆藏”突破150万册 中国贡献7成
    11月27日,中国、美国、印度和埃及四国同时宣布:世界最大的公益数字图书馆——全球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已突破150万册。其中,中国分站——CADAL项目完成了107万册图书的数字化,占全球数字图书馆的70%以上。

日本明年3月将最后一次向中国提供贷款
    日本外相高村正彦11月8日说,日本将在明年3月最后一次向中国提供总额为463亿日元(合4.1亿美元)的贷款,此后将不再新增对华日元贷款。中日此前已经达成协议,将在中国主办2008年奥运会之前停止对华贷款。
    对华日元贷款在2000—2001财年达到顶峰,之后,日本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理由,逐年削减对华贷款。中国近年来的两位数经济增长率,以及国防开支都是日本逐渐减少、最终停止对华经济援助的考虑因素。

明年电煤上涨10%定局 煤电联动尚不明朗
    12月17日晚,2008年重点合同电煤基本签订完毕,主要电煤价格每吨上涨30至40元,涨幅在10%左右。按这一涨幅,已经达到了煤电联动的条件。但是,由于通胀压力很大,国家发改委目前只字未提煤电联动。

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在岗职工月均工资为1853元
    中国人民银行11月8日发布了《二○○七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均工资为1853元,同比增长18.8%。
    报告称,劳动报酬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均工资为1853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月均工资为1980元,同比增长20.8%;集体经济单位职工月均工资1111元,同比增长18.0%;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平月均工资1794元,同比增长15.6%。
    报告同时指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持续扩大。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其中各季平均同比涨幅逐季扩大,分别为2.7%、3.6%和6.1%。从食品和非食品分类看,食品价格上涨加快,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非食品价格相对平稳。前三季度,食品价格上涨10.6%,拉动CPI上涨3.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0%,拉动CPI上涨0.6个百分点。从消费品和服务分类看,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前三季度,消费品价格上涨4.9%,拉动CPI上涨3.5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1.7%,拉动CPI上涨0.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11月15日召开的全国河流污染防治会议上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81%,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0.28%,污染减排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安徽职工工资5年翻番 从全国末席跃升到第18位
    我省在岗职工5年来腰包年年见鼓,年均工资在全国排名的位次也不断提升。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吴健昨天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十六大以来,我省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年均增长18%,5年前年均工资居全国末席,现在已提升到第18位。职工年均工资提升到18位。

安徽“全民医保”参保人数全国第二
    省劳动保障厅12月18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我省城镇居民医保今年初在全省17个市启动后,目前总人数已经达到420万人,比计划参保人数383万多出3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前参保总人数在全国仅次于江苏省,居全国第二位,省财政已下拨补助资金1.8亿元。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1024x768,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