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
 

计划生育改变中国
    今天,社会舆论越来越多地关注“80后”、“85后”这一代人的负面性格、价值模糊等问题时,人们大都会这样感叹,他们是独生子女!计划
    转眼之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2007年已有30年了,对“计划生育”这四个字,掺杂了几代中国人太多的复杂情感。
    不少人不喜欢计划生育政策,因为他们再也无法圆父辈“多子多福”的生活方式,因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仅深刻改变着每一个中国家庭的生活,而且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少出生了4亿人,这意味着少消耗粮食1710亿公斤,少消耗水资源1867.5亿立方米,少占用耕地播种面积5.7亿公顷,人居、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减轻20%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平均寿命72.1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8.3年左右,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计划生育政策,让世界60亿人口日晚来了4年,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如果中国今天的人口已达到17亿,全球的生态环境资源压力会比现在大许多。越来越多的国际舆论开始以温和、客观的态度看待中国的计生政策。
    成绩面前不能盲目乐观,令人忧虑的是,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达1.5亿,70%以上是生育旺盛的育龄人群。全国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占50%—80%。随着今后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与服务将成为“难中之难”。
    名人、富人超生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人或是声名显赫,或是财大气粗,因而被社会上称为“超生贵族”,一些名人、富人的超生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有的人甚至把能超生看作是身份的象征,当成是炫耀财富、名望的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长期主要依靠高度行政命令式推动执行的生育政策,与现实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落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无论是理论、思想的储备,还是改革发展的政策与实践,都需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积极探索。
(《瞭望》新闻周刊)

中国男女出生比接近120:100 居世界首位
    中国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中国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中国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85,也就是每100个女性相对有122.85个男性,高于全国119.58的平均水平。而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在103至107之间。
男女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11月12日在全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说,目前中国农村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家庭劳动力,农村家庭男孩偏好明显。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将导致婚姻挤压等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全国处于婚期的男性已多于女性1800万人,预计到2020年,20岁至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
    据介绍,中国将加大对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国家人口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将通过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生育关怀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活动,努力破除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倡导婚育新风、男女平等、文明进步的生育观,遏制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新华网)

我国农村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上升
    据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监测结果,中国农村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从1996年的万分之101.74上升到2006年的万分之140.85。2006年,农村婴儿死亡率为19.7‰,远高于城市8‰的水平。
    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11月12日在全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说,中国农村出生人口素质总体不高,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出生缺陷的发生,不仅给农村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影响到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密切相关的研究和干预工作,如出生缺陷监测、高发严重遗传病、先天畸形的流行病学研究等,落实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措施,依法开展孕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保证出生人口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素质。(新华网)

3年投入44.5亿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初步形成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少生奖励、困难救助、服务免费、政策优先、贫困扶持、养老保障”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2.3亿元,全国财政投入达到44.5亿元。2007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三项政策直接受益人群达到233万人。奖励扶助等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政策体系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激发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五”期间,全国财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累计742.15亿元,年均递增27.95%,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投入的增长幅度。
    日前,国家人口计生委与财政部等联合发文,要求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的衔接。(人民日报)

五亿元国债建设中西部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为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根据《“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国家发改委今年安排国债投资五亿元,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
    项目的安排原则,一是符合《“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二是突出重点,集中安排土建投资,优先满足县级服务站,三是全部用于中西部地区,并向贫困地区倾斜,适当增加对计划生育工作压力较大地区的投资。(经济参考报)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1024x768,16位色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