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2.0                                                              ·安图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安徽省图书馆主页安徽文献徽派朴学馆藏书目评介


  杜工部诗说:十二卷
/(清 歙县)黄生撰.—刻本;家刻本.—歙县:一木堂,清康熙[1662-1722]
  4册;27×17cm
  半叶9行,21字,黑口,左右双边,黑单鱼尾,双行小字注,无刻工。牌记题名“杜诗说”。卷首录黄生康熙丙子[1696]仲春自序稿,半叶6行,行书,序首下钤“诗卷长留天地间”竖长方阴文印,序末下钤“黄生字”正方阴文印、“白山”正方阳文印、“黄章白雪”正方阴文印。卷首有订刻者名录。内有沈德潜(确山)批点、朱墨句读及缺损补笔。卷末跋刻《凡例》。线装。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归愚诗钞》、《归愚诗钞馀集》、《竹啸轩诗钞》、《矢音集》、《黄山游草》、《归愚文钞》等。
                                                           古籍书库 索书号:4:00588-4:00591
         


    黄白山先生,潭渡人,原名琯,字扶孟,明庠生,鼎革后弃去,一意著作。有《一木堂诗》十二卷,《文稿》十八卷,《内稿》二十五卷,《外稿》三十卷。其所著《字诂》、《义府》,开乾嘉朴学先河。于宾虹处见其《杜诗说》十二卷。如说《北征》篇目,谓其“本可分段成章,各为佳构,乃偏以合叙见本领,他人急忙转换不来,而公操三寸弱管,如一杆铁枪,神出鬼没,万夫之特。昌黎见之亦当汗流气夺”等语,殊有特见。书刻于康熙丙午,首有自序,节录其卷端概说数条云:“入杜诗如入一处大山水,读杜律如读一篇长古文,其用意之淡,取境之远,制格之奇,出语之厚,非设身处地,若亲陪杖履,则作者之精神不出,阅者之心孔亦不开。”“读唐诗一读了然,再过亦无异解。惟读杜诗,屡进屡得,足验公造境迥绝诸贤。”“公屡上不第,卒以献赋受明皇特达之知,故感慕终身不替。于其君荒淫失国,惟痛之而不忍讥之。”“又公于严季鹰,亦深感其善遇,并无交道不终之事。此说诗大旨,故首为揭破。”“杜诗所以集大成者,以其上自《骚》、《雅》,下迄齐、梁,无不咀其英华,探其根本,加以五经三史,博综贯穿。其材之所取者博,而运以微茫窈眇之思;其力之所以负者宏,而寓以沈郁顿挫之旨。故能大含元气,细入无伦。”“高廷礼《品汇》,于盛唐列杜为大家,其馀如太白、王、孟、高、岑、龙标、新乡诸人,则列为正宗。貌似尊杜,实未谛当。”“山谷学杜,仅得皮毛,多由误解,如‘月黑虎夔藩'、‘闻道狸奴将数子' 误读数上声 之句,皆以见于己诗,自露其丑。”“又注杜莫谬于虞注,莫莽於刘评。如黄鹤、梦弼之类,纰缪虽多,其名不著。惟刘与虞公然得名。虞注本无人张伯成伪撰,假虞以行,是则非独杜不幸矣。”“李、杜齐名,古今不敢轩轾。然论其胎骨,则清新开府,俊逸参军。杜之目李,确不可易,岂与攀屈宋而驾曹刘者可同日论哉!”“杜之近体分二种,有极意经营者,有不烦绳削者。一则自破万卷中来,一则笔下如有神助。夔州以前,夔州以后,二种并具。乃山谷晦翁,偏有所主,不知果以何者拟杜之心神也。”“近体首重格律,傅之以色泽,运之以风神,斯为上品。杜公经史骚赋,盘郁胸中,溢为近体,时觉陶熔有未尽处。其包举唐贤以此,其与唐贤以此,其与唐贤分路扬镳亦以此。”按:读此可知其《说杜》之大略矣。 汪注云:说杜癖处,几乎似萧尺木《杜律细》也。
                                                                                     ——许承尧《歙事闲谭》


返回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600,16位色以上浏览Copyright?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