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2.0                                                              ·安图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安徽省图书馆主页安徽文献徽派朴学馆藏书目评介

  考工记图:二卷/(清 休宁)戴震著.-木刻本.-曲阜:孙继涵微波榭,清乾隆乙亥年[1779]
  1册;图.-(戴氏遗书/(清 休宁)戴震撰)
  孔继涵,字莼谷,山东曲阜人,乾隆进士。
  半页10行,21字,白口,周边双线,双行小字注,单黑鱼尾,版心注“戴氏遗书”“微波榭刻”。卷末刻“乾隆丁亥秋重刊”卷首印河间纪昀撰《序》。线装。
  卷首下钤印“书圊遗泽”“黄田朱民培风阁藏书”(阳文方印)。卷末下钤“黄田朱氏培风阁藏书只许馆内阁看毋得携出大门违者罚令赔偿”(竖长方阳文印)。
                          古籍书库 索书号:7:056506

  

   

     郑斤粤鎛之篇,备遗事职;穹盖星弓之教,首列巾车。九经九纬,营国有方;五溝五涂,奠水有则。寻筵既度,遂知洛邑之朝;圭槷未县,孰辨营丘之夕。以至肆悬舞甬,五等琮璜,槐里樽空,椎成剑没。大夫嫁女之器,未必皆真;单于贿汉之名,何尝尽伪。谌镒之所以画缋,梁聂之所以更厘,不有参稽,将无兢爽,为《考工记图》二卷。
                                                                                ——孔广森:《戴氏遗书总序》
    《考工记》本另为一部书,后人附入《周礼》。清儒对于这部书很有几种精深的著作。最著者为戴东原之《考工记图注》。《考工记图》二卷。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周礼》六篇,其中“冬官”一篇在汉时遗失,于是用《考工记》替补。学术界认为,《考工记》是春秋末齐国人所著的一部手工技术规范汇编。书中对各种器物的形状、结构、制造原理与工艺等均予以阐述。戴震为《考工记》绘制了五十九幅有关器物的简图,注明器物尺寸,注文采自郑玄,或自已作了补注,对《考工记》本文及郑注多所是正,是研究《考工记》的杰出成果。戴氏认为,其图注可补原书的不足,可纠郑注的失误,可验遗器原物。有了这些图和注,使许多人们不了解的古代器物鲜明地呈现眼前。其中不少图已为后世出土文物所证实。这些图和注,不仅为阅读典籍提供说明,并且作为古代科技著作的详解,对后世产生影响。
                                                                             ——余国庆《戴震文献学著作述评》
    
乾隆十一年先生二十四岁著。乾隆二十年先生三十三岁为补注,二十年河间纪氏刻本,遗书本有自作后序, 有纪昀序。
此书成于乾隆十一年丙寅,后序所谓柔兆摄提格也。越八年,纪文达昀谋刻之,先生乃传以注,故段《谱》题曰《考工记图注》。纪《序》云:“戴东原始为《考工图记》作图也,图后附以已说而无注,乾隆乙亥夏,余初识戴君,奇其书,欲付之梓。迟之半载,戴君乃为余删取先后郑《注》而自定其说以为补注。又越半载,书成,仍名曰《考工记图》,从其始也。”然则此书初本有图有说而无注,今本乃徇纪文达之《后序》云:“考工诸器,高庳广狭有度,今为图敛于数寸纸幅中,或舒或促,必如其高庳广狭,然后古人制作昭然可见。不则如磬氏之磬,何以定其倨名;栗氏之量,何以测其方圜径冪; [音yun::左‘韦'+右‘军']人之皋陶,何以辩其晋鼓[音fen:上‘卉+下‘鼓']鼓。又如凫氏之钟,后郑云:‘鼓六,钲六,舞四,其长十六。'又云:‘今时钟或无钲闲。'既为图观之,直知其说误也。句股法,自铣至钲,八而去二,则自钲至舞,亦八而去二,铣为钟口,舞为钟顶。《记》曰:铣曰钲者,径也。曰铣闲曰钲闲曰鼓闲者,崇也。曰修曰广者羡也。羡之度举舞,则钲与铣可知,而钲闲因铣钲舞之径以得其崇。然则《记》所不言者,皆可互见,若据郑说,有难为图者矣。其他戈戟之制,后人失其形似,式崇式深,后人疏于考论。郑氏《注》固不爽也。车舆宫室,今古殊异,钟县剑削之属,古器犹有存者,执吾图以考之群经暨古人遗器,其有合焉尔。”
    ……
   河间纪氏本《戴氏遗书》本三卷,《花雨楼丛书》题《考工图记注》二卷,钱大昕《戴先生传》、王昶《戴先生墓志铭》、洪榜《戴先生行状》、《汉学师承记》、《清史列传》皆作二卷。
                                                                         ——梁启超《戴东原著述纂校书目考》
    主要特点有:
   (一)从音韵角度考订误字
本书体例以诗句为题,不列经文,所考颇多创见。如《墓门》二章“歌以讯之,讯予不顾”条,戴震指出:“‘讯'乃‘谇',‘谇'音‘碎',故与‘萃'韵。‘讯'音‘信',问也,于诗文及音韵咸扞格矣。屈原赋《离骚》篇‘謇朝谇而夕替',王逸注引《诗》:‘谇予不顾。' ”近来安徽阜阳汉墓出土《诗经》竹简,正作“歌以谇□”。戴氏判断“讯”当作“谇”,得到了确证。再如《月出》三章“劳心惨兮”条,戴氏考证说:“盖‘懆'字转写论讹为‘惨'耳,懆,千到切,故与‘照'、‘燎'、‘绍'韵。”并进而考察“今《诗》中《正月》篇‘忧心惨惨'、《北山》篇‘或惨惨劬劳'、《抑》篇‘我心惨惨',皆‘懆懆'之讹”。盖“惨”七感切,《说文》云“毒也”,不可用为叠字形容之辞。“懆”《说文》云“懆懆,悉不安也”,与上述篇皆协。“懆”讹为“惨”,自是确论。
    (二)据古注以正《传》、《笺》
    戴氏根据古注以正《传》、《笺》,亦多创获。《小明》二章“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条,戴氏举例论证诗中所用为“周正”而非“夏正”,指出:“《诗》中用‘周正'不一而足,何说《诗》、说《春秋》者尽欲归之‘行夏之时'一语,而古人皆不奉时王正朔,可乎!”在封建社会胆敢对奉行孔子所说的“行夏之时”提出异议,可谓确有胆识!
    (三)考订诗篇时代
    《出车》三章“三命南仲”条,戴氏指出《毛传》所说“王玁,殷王也;南仲,文王之属”是错误的。致误的原因正是由于“徒泥正《雅》作于周初耳”。并进而论证说:“宣王命吉甫北征,曰:‘玁狁孔炽',则前此二百余年间,固亦有玁狁崛强之事矣。宣王之臣皇父谓南仲为太祖,岂必远求南仲于文王时乎……文王之臣,亦不闻有南仲也。”《毛诗》篇义原以《采薇》、《出车》、《杕杜》三诗系之文王时,兹经戴氏考证,“其非文王时则决然可知”矣!
    (四)提出富有普遍意义的解说
    书中还有许多地方,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见解。如《关雎》篇说:“考诗中比兴,如螽斯但取于众多,雎鸠取于和鸣及有别,皆不必泥其物类也。”《无羊》篇谓:“众维鱼矣”、“旐维 [音yu[旐:“与”→“兆”]]矣”二句,“虽曾以“维”字为辞助,不拘于对文。诗中此类甚多,盖言梦而见鱼之众,见旐与[音yu[旐:“与”→“兆”]]耳”。凡此,皆有发凡起例之功。
                                                                                        ——侯湛洪《徽派朴学》


返回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600,16位色以上浏览Copyright?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