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2.0                                                              ·安图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安徽省图书馆主页安徽文献徽派朴学馆藏书目评介


  古韵标准:四卷;诗韵举例:一卷
/(清 婺源)江永编;(清 休宁)戴震参定;(清 益都)李文藻覆校.-刻本,重刻.-历城:周氏竹西书屋,清乾隆54年[1789]
  2册.—(贷园丛书:初集/(清)周永年辑)
  据益都李文藻刻版重编印本。半叶10行,23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左右双边,黑单鱼尾。牌记:“乾隆辛卯[1789]镌”“潮阳县衙存版”。卷首瑞金罗有高撰《古韵标准叙》。线装。
                     古籍书库 索书号:7:012690-7:012691

 

    自昔论古音者不一家。惟宋吴棫,明杨慎、陈第,清顾炎武、柴绍炳、毛奇龄之书最行于世。其学各有所得,而或失于以今韵部分求古韵,或失于以汉魏以下隋陈以前随时迁变之音均谓之古韵。故拘者至格阂而不通,泛者至丛脞而无绪。永是书惟以诗三百篇为主,谓之诗韵。而以周秦以下音之近古者附之,谓之补韵。视诸家界限较明,其韵分平、上、去声各十三部,入声八部。每部之首先列韵目。其一韵岐分两部者,曰分某韵。韵本不通而有字当入此部者,曰别收某韵。四声异者,曰别收某声某韵。较诸家体例亦最善。每字下各为之注,而每部末又为之总论。书首复冠以例言及诗韵举例一卷。大旨于明取陈第,于清取顾炎武,而复补正其讹阙。吴棫、杨慎、毛奇龄之书,闲有驳诘。柴绍炳以下,则自郐无讥焉。古韵之有条理者,当以是编为最,未可以晚出而轻之也。
                                                                                         ——《四库全书总目》
   这是江永晚年研究古韵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并由他的高足弟子戴震参定。
    以前的古韵学者,缺乏严格的时代观念,往往将先秦韵文与汉魏六朝以及隋唐韵文混为一谈,这样就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江永有鉴于此,便确定了一个标准,即“以《诗》为主,经传骚子为证,《诗》未用而古今韵异者采他书附益之”。江永认为,这样“标准既立,由是可考古人韵语,别其同异,又可考屈宋辞赋,汉魏六朝唐宋诸家有韵之文,申其流变,断其是非”(《古韵标准·例言》)。
    本书按《广韵》四声次第排列韵部,其韵分平、上、去三声各十三部,入声八部。每部之前先列《广韵》韵目,次列韵字,每字下又分别为之注,而每部之末,附以总论,细辨分韵的理由。对于《诗经》中不曾入韵的字,又于该韵部的后面别列“补考”,详辨其古音归属。条例相当谨严,体例也比较完善。
    江永在《古韵标准·例言》中曾谈道:“近世音学数家,昆山顾炎武宁人为特出。余最服其言曰‘孔子传《易》,亦不能改方音',又曰‘韩文公笃于好古,而不知古音',非其特识,能为是言乎?”转而又说:“细考《音学五书》亦多渗漏,盖过信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之说,于‘大'、‘田'等字皆无音。《古音表》分十部,离合处尚有未精,其分配入声多未当。此以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每与东原叹息之。”鉴于顾氏这一不足之处,江永研究音韵学同时兼及审音。
    此外,江永还从文字谐声通转关系上,隐约窥探出阴阳入对转的规律,因此提出“数韵共一入”的主张。这对于戴震、孔广森等人的阴阳以转理论自必产生一定的影响。章太炎说:
    “同入相配,已肇阴阳对转之端,其后东原为《声类表》,传入淮岱,孔撝约化为其鸮音,始采集为《诗声类》,然后繁音异读,各有友纪。此江氏造微之功,所以度越前修者欤!”(《重刊古韵标准·序》)
    ……
    江永音韵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古韵标准》、《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等,《古韵标准》影响尤大。乾隆三十四年( 1769)成书,是江永晚年研究古韵的一部重要著作,由他的高足弟子戴震参订。
   《古韵标准》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为古韵研究确立标准
    江永以前的古韵学家,在治古音时,缺乏严格的时代观念,将先秦韵文与汉魏六朝及隋唐韵文混为一谈,因此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正如《四库全书总》所说:“自昔论古音者不一家,惟宋吴棫,明杨慎、陈第,国朝顾炎武、柴绍炳、毛奇龄之书,最行于世,其学各有所得,而或失于以今韵部分求古韵,或失于以汉魏以下、隋陈以前随时递变之音均谓之古韵,故拘者至隔阂而不通,泛者至丛脞而无绪。”(《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三》)而《古韵标准》“惟以《诗三百篇》为主,谓之‘诗韵',而以周秦以下音之近古者附之,谓之‘补韵',视诸家界限较明”(《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十二)。这样,“标准既定,由是可考古人韵语,别其同异,又可考屈宋辞赋、汉魏六朝唐宋诸家有韵之文,审其流变,断其是非”(《古韵标准·例言》)。也就是说,标准确定以后,才好与后代的声韵相比,校其异同,明其流变,以洞悉韵学发展的轨迹。
   (二)分古韵为十三部
    江永分古韵为十三部,分部的特点:
    一是真元分部,二是侵谈分部,三是宵幽分部,四是侯鱼分部。
    将顾炎武三部分成六部的理论根据是弇侈分立,所谓弇,就是比较闭口,所谓侈,就是比较开口,这样划分以后,除了极少数合韵的情况以外,弇侈的界限是比较明显的。顾氏将古韵分为十部,江氏把其中三部析而为二,又把侯部转入幽部,所以在总数上看,江氏只比顾氏多了三部,分为十三部。
   (三)关于入声的分配问题
    顾氏的古音十部,入声屋、质、药、缉分别附在平声脂、鱼、宵、侵四部里,到了江永才使入声真独立出来,并将顾氏的四部析为八部,即屋部、质部、月部、铎部、锡部、职部、缉部、叶部。
    另外,江永还从文字谐声通转的关系上,隐约地窥探出阴阳入对转的规律,主张“数韵共一人”,阴阳可以共入,这已开阴阳入三分的先河,对戴震、孔广森等人的阴阳对转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注重审音
   江永研究古音韵的着重点与顾炎武稍有不同,顾炎武只凭考证,而江永则兼及审音,他在《古韵标准·例言》中曾论及顾炎武时,说:“《音学五书》亦多渗漏,盖过信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之说,于‘天'、‘田'等字皆无音。《古音表》分十部,离合处尚有未精,其分配入声多未当,亦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每与东原叹息之。”(《古韵标准·例言》)
    江永批评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可见他是非常重视审音的。《古韵标准》这部著作,既能采择前人的长处,又发挥了个人独到的见解,有些重要观点,大都成一家之言,为后世研究古音者所重视。
    江永在本书中,为字注音,不用直音而用反切,较之前人已意推测古读,用直音注音,准确有据。江氏撰写本书,指明论韵的标准和辨韵分部的方法,把古韵学研究引向科学的道路,对清古韵学的发展,特别是对徽派诸家的古韵学研究,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古韵标准》卷首有《诗韵举例》一篇。江永说:“韵本无例,《诗》用韵变动不居,众体不同则例生焉。不明体例将有误读韵者,故先举此以发其凡,自是而古韵可求,其非韵者亦不致强叶误读矣。”江氏归纳的《诗经》韵例有:连句韵、间句韵、一章一韵、一章易韵、隔韵、三句隔韵、四声通韵、三句见韵、四句见韵、五句见韵、隔数句遥韵、隔韵遥韵、隔章尾句遥韵、隔章章首遥韵、分应韵、交错韵、句中韵、叠句韵。
    顾炎武对字的归类之所以不尽妥当,原因即在于对《诗经》韵例未加详辨,以致把非韵字误为韵字,把换韵的看作是一韵到底的,把本是韵字误为非韵字等。江永对《诗经》韵例详加辨析归纳是很有意义的,所见较顾氏完密,后出转精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徽派朴学》


返回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600,16位色以上浏览Copyright?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