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宗沂(1837——1906),字仲伊、咏村,号弢庐,亦号韬庐处士。安徽歙县人。光绪二年(1876)中举,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任山西知县,告病归里。光绪二十一年(1895),安徽学政举其学行,赐以五品卿衔。汪宗沂少年时喜好经世之学,壮年喜好谈论兵书,晚年喜好论道家言。生平研精礼经,洞悉律吕,成就卓然,著述颇丰。曾主讲安庆敬敷书院、芜湖中江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后居家设馆授徒,有“江南大儒”之誉。
汪宗沂曾受汉学于仪征刘文淇,受宋学于桐城方宗诚。及考中进士,出翁同龢门下,同龢许为命世才,重视其为人,以先生相称,不用师弟礼节。李鸿章为直隶总督时,聘请汪宗沂为入幕贵宾,居其所达五年,但因其胸怀抱负不能施展而告辞归乡。
汪宗沂是徽派朴学后期的重要学者,生平治学于兵、农、礼、乐诸大端,对于九流百学之学有广泛的兴趣,而其治学的重点仍在于经学,汉宋兼采,博征群籍以存已佚之经,集众说之长以释未佚之经,精于校注,赓续了徽派先贤的精髓,在辑录佚文遗说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汪宗沂在徽学寥落数十年之后又归入乾嘉徽派朴学阵营之中,说明徽派朴学不仅体大思精,而且影响深远。刘文淇后世刘师培为他撰写了《汪仲伊先生传》,作如此评价:“先生覃研《礼经》,洞悉乐吕,克秉乡先生江、戴之传,若推学于用,则上法颜、李,近与泾县包氏符。先世父称之曰:‘综贯六艺,自成一子。'盖记实也。先生既受经先大父,与先世父先府君交谊尤稔,恒以事至扬州,师培方垂髻,嗜蓄古泉,因举莽布诸品相畀。继谒先生于芜湖,因备读所著书,克闻律吕大谊。今皖人官京师者,将举先生遗书上之朝,以传文相属,因述先生治学之大纲著于篇。”
汪宗沂著有《周易学统》、《尚书今古文辑佚》、《诗说》、《诗经读本》、《逸礼大义论》、《孟子释疑》、《五声音韵论》、《礼乐一贯录》、《程可山先生年谱》、《黄庭经注》、《十翼逸文》等,并涉猎律谱、尺谱、宫调谱,有《管乐元音谱》、《声谱》、《汉魏三调乐府诗谱》、《金元十五调南北曲谱》等多种,所辑以兵家为多,如《三家兵法》、《三湘兵法》、《太公兵法逸文》、《武侯八阵兵法辑略》、《卫公兵法辑本》等,并续修编纂《庐州府志》。其高足弟子有许承尧、黄宾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