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辰(1782——1853),字元伯,又字献生。安徽桐城人。马宗琏之子。嘉庆十五年(1805)进士,选为庶吉士,改主事,官至工部都水司郎中。后遭诬陷被罢职,遣戌黑龙江,未几释归回籍。历主江西白鹿洞书院、山东峄山书院、徽州紫阳书院讲学,乡居数十年,以著述自娱。咸丰二年(1853)兵乱遇难,敕建专祠以奠。 马瑞辰一生勤学著书,耋而不倦,是徽派朴学阵营的重要学者。治经笃守家传之法度,义据通深 ,尤其以治《毛诗》成就卓著,以三家明辨异同,以全经明其义理,以古音、古义证明讹互,以双声、叠韵分别其通假。正如马瑞辰所言:“《诗》自齐、鲁、韩三家既亡,说《诗》者以《毛诗》为最古。据郑《志》答张逸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隐略,则更表明。'是郑君大旨,本以述毛,其笺《诗》改读,非尽《易传》。而《正义》或误以为毛、郑异义。郑君先从张恭祖受韩,凡《笺》训异毛者,本多韩说。其答张逸云亦云:‘如有不同,即下已意。'而《正义》又或合《传》、《笺》为一。《毛诗》用古文,其经字多假借,类皆本于双声、叠韵,而《正义》又或有未达。”真可谓探赜达指、推陈出新,充分体现了徽派朴学的治学特点。 马瑞辰所著有《毛诗传笺通释》、《崇郑堂诗文集》。
返回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600,16位色以上浏览Copyright?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