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 州
红色景点
 
 
 
  首页 >>特色馆藏 >>安徽红色旅游>>滁州  

红色景点

定远王小庙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
    位于定远县仓镇镇马厂村境内王小庙。共有174座坟茔,安葬着700多位新四军无名烈士,占地10.6亩。经有关部门考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国最大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
    墓群安葬的烈士,基本是新四军2师和1师、4师部分及皮定钧独立旅的战士。这部分战士在1943年至1945年建立皖东和皖中根据地黄疃庙、占鸡岗战斗中受伤后,被撤送到新四军2师设在马厂村官塘刘、官塘陈等地的卫生所治疗。由于受当时医疗条件限制,其中有570多名重伤员因伤势过重而牺牲。伤员们牺牲后,便由当地老百姓抬到附近的王小庙村北侧的一片荒岭上掩埋,总共174座土坟。起初,这174座坟茔中安睡的700多位烈士都是有名有姓。官兵牺牲人多了,无法做棺木,就挖一个坑穴放一具遗体,后来,一个坑穴放几具甚至10具遗体。烈士坟墓前插的标牌是白杨树、椿树做的,有一尺左右长,上面写有烈士姓名、部队番号。但随着风吹雨打,牌子上的字慢慢模糊不清了,时间久了,有的被人为破坏了,结果导致了一项共和国之最——全国最大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
    为了告慰英灵、缅怀先烈。1997年年初,滁州市和定远县把这里定为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好了4.5公里的水泥路;栽上了常青树3000多棵,当地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界捐款筹资12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象征174座无名烈士墓、高17.4米的无名烈士纪念碑。新四军老战士、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傅奎清将军题写碑名。

半塔烈士陵园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革命老区来安县。原为半塔保卫战旧址,半塔古称白塔,历史悠久,因塔塌倒三层,仅存半个塔,故名半塔,地名亦称半塔集。为了纪念在半塔保卫战与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1944年3月在半塔集西北一华里的头道光山上建造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1946年,因我军战略转移,烈士塔建造一半就停工了。建国后1958年开始续建半塔烈士纪念塔,并以纪念塔为中心,依山而筑,建造了气势雄伟,风景秀丽的烈士陵园。
    陵园占地240亩,中心有一座烈士纪念塔,高10米,为四棱台体。塔顶屹立一尊身背斗笠和大刀、荷枪远视、威武雄壮的新四军战士雕像。塔的正面刻有陈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为著名书法家张恺帆题词。塔的正前方有张云逸于1964年5月1日撰写的《半塔烈士纪念碑记》,塔两侧前方有一对造型别致的琉璃瓦凉亭,西侧为革命文物陈列馆和半塔革命纪念馆。纪念馆陈列有历史照片142幅、烈士碑刻2块,还陈列有新四军使用过的武器、用具、证件和货币等。系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远藕塘烈士陵园
    位于定远县藕塘镇。藕塘为抗日战争时期津浦路西革命根据地中心。日伪军多次进犯藕塘,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后为二师)及地方武装在根据地周围的周家岗(全椒境内)、大桥集、占鸡岗、五尖山、黄疃庙等地击退日伪进攻,大小战斗数百次。
    为旌表先烈,1942年津浦路西参议会召开第二届全会,决定在藕塘建立“新四军二师抗日烈士纪念塔”,至第二年建成。主体设施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东西两边分别建有“踏血”、“前进”两亭及烈士祠。1944年9月18日建成“抗日烈士纪念塔”,并立碑以志。1946年,党政机关北撤,国民党新编77师和138师占领藕塘,将此毁坏。1964年在原址的基础上重建,重建后的烈士纪念塔占地900平方米,碑高24米,碑体上是沿用毛泽东手书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981年整修。目前,整个陵园面积近100亩。除纪念塔外,又建立一座纪念馆,陵园种植松竹梅桂及各种花卉,每逢节假日,解放军指战员及中小学生前来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定远藕塘烈士纪念馆
    位于藕塘烈士陵园内。纪念馆于1980年建成,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附属设施有荷花池塘、金鱼池塘各1个、大小花坛6个及梅园、银杏园、果园等。馆内分一厅三室,正厅屏展“名垂千古,浩气长存”。三室陈展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定远地区的党、团组织发展和群众革命运动情况;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等同志在藕塘地区的活动以及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情况和其它文物资料170余件,其中《烈士英名录》铭记着二千多个烈士英名。
    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现已成为皖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1996年10月,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王光美同志亲自来藕塘烈士陵园瞻仰凭吊,并为陵园题词留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馆内展出的知名烈士有:郑位三烈士、高敬亭烈士、徐海东烈士、罗炳辉烈士、谭震林同志等。

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1554号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