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活动
改革开放给安徽杂技艺术的发展带来机遇,安徽杂技通过参与各种演出活动以其特有的艺术优势成为沟通各国人民的友谊桥梁和文化使者,为安徽人民赢得了声誉。安徽杂技的演出有参与国内演出,也有到国外演出。安徽杂技到国外演出,根据演出性质,有执行国家间文化交流协定的友好访问演出;有应国外演出公司或演出商邀请的商业性演出;也有参加国际杂技比赛。安徽省杂技团和安庆市杂技团多次到国外演出,无论是友好访问演出、商业演出和参加国际杂技比赛,都获得圆满成功。
1978年10月,安徽省杂技团一行78人赴广州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演出。演出的节目有“狮子舞”、“顶碗”、“蹬技”、“飞叉”、“水流星”、“椅子顶”、“空中吊环”、“转碟”、“溜冰”、“单杠”、“魔术”、“车技”、“滑稽晃板”、“变鸡”、“大跳板”、“高台定车”等。安徽省杂技团在这次演出中突出民族民间特色,选拔了一批青年演员,注意舞台整体艺术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欢迎。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经济导报》等均作了报导,给予很高的赞扬和评价。这次成功的演出,为安徽省杂技艺术步入对外文化交流,向国外传播中国安徽杂技艺术作了舆论准备和节目准备。1979年10月,省杂技团受文化部派遣,出访西非六国,成为我省第一个出国访问的艺术团体,出访节目基本上以广交会节目为主干。这次出访为安徽杂技今后出国访、演首开先河。
为了通过演出促进杂技艺术的迅速提高,1984 年举行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从这以后每间隔2 年或3 年举行大区和全国性杂技比赛。1987 年由文化部和河北省主办的首届吴桥国际杂技比赛,在石家庄市举行。1988 年全国又举办了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新苗杯”杂技比赛,拟定年龄在17 岁以下青少年担任主演的比赛。安徽省杂技节目参加了历次比赛,由于对高难技巧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发展使安徽杂技艺术达到一个新高度。安徽省杂技团演出的《大跳板》在1984 年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中获得铜奖,在1987 年首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比赛中获得金狮奖。安庆市杂技团青年演员许梅花表演的《滚杯》在1988 年全国“新苗杯”比赛中获得金奖。
安徽杂技自80 年代以来不仅在国内取得好成绩,同时多次参加国际杂技比赛。
1987年安徽省杂技新秀首次代表国家参赛的由戎九等7 人表演的《女子排椅》,夺得法国巴黎国际首届“未来”杂技大赛金奖中的首奖。李青等3 人表演的《高台定车》获得法国巴黎国际“明日”杂技大赛银奖第一名,这是在19 个上百名25 岁以下的青年演员和14 岁以下的少年演员中,演出40 多个杂技、马戏节目中夺得的第一名。这次获奖是安徽演员在世界性比赛中首次获奖,在全省文艺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安徽日报发表短评指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安徽文艺界树立了榜样,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为此,省人民政府颁布嘉奖令:授予安徽省杂技团“贡献奖”,颁发了金质奖章、奖励证书;授予《女子排椅》节目组为“最佳节目组”称号;授予《高台定车》节目组为“优秀节目组”称号。
在安徽省的对外交流中,安徽杂技是一支有卓越贡献的文艺队伍。她是安徽第一个代表国家出访的文艺团体;第一个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集体;在诸多文艺形式中,杂技是出访次数最多,出访人数最多,到达国家和地区最多,足迹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经济效益最好、影响最大的一支文艺队伍。为宣传安徽,宣传中国,发展和促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做出了积极贡献。如1982年在文化部和中国演出公司的安排下,为我国地方性杂技团在马戏、杂技发达的欧洲闯出路子,由安徽组成大型杂技团到联邦德国等欧洲5国演出,获得很大成功,新华社为此发了专稿,‘安徽杂技团到联邦德国等5国访问演出,轰动了这个马戏杂技发达的地区’,各国领导人和各界观众用最美好的词句赞扬安徽杂技团的演出,文化部满意地认为,他们这次出访扩大了影响,增加了友谊,促进了交流,顺利、成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我驻上述5国的大使馆也给安徽外事部门来信,要求表扬安徽杂技团的同志”。
从1979年安徽省杂技赴西非六国演出,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大型出访文艺团体起,至2008年8月,安徽杂技界有2000多人次、100多个团(队),到包括亚、非、欧、美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和商业演出。《绳技》、《双人椅技》、《顶碗》、《晃板顶技》、《爬杆》、《女子车技》、《跳板蹬人》、《抖杠》、《秋千飞人》等节目都在国内、外的各大赛场上获得金、银、铜奖和好评。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中,安徽杂技界有30多个优秀节目参加全省、华东大区、全国、国际、世界各杂技赛场的比赛,有130人次分获国内各大赛场金、银、铜奖;有90多人次分获国际和世界赛场金、银、铜奖。省政府曾为安徽杂技团、安庆杂技团获得国际大奖专门召开庆功会,为获奖演员和教师颁发嘉奖令,并为参赛人员记功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