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之恒(1556-1621),字景升,號山史、鸞嘯生,自號冰華生,署天都逸史冰華生,歙縣人,僑寓南京。以“鸞哮軒”爲刻書堂號。少年得汪道昆舉薦,入“白榆社”,由此知名。嘉靖間官中書舍人,兩試太學不利,遂不圖仕進。先祖業鹽兼開當鋪,家資雄厚。潘之垣工詩,擅戲曲,一生著述豐富,主要著作有《涉江詩選》、《鸞嘯小品》、《鸞嘯集》、《葉子譜》、《續葉子譜》、《廣菌譜》、《六博圖》、《三吳雜誌》、《曲豔品》、《後豔品》、《續豔品》、《劇品》、《太湖泉志》、《秦淮劇品》、《曲中志》、《金陵妓品》、《半塘小志》及《新安山水志》10卷、《黃海》60卷、《亙史》(按:四庫館臣說應爲996卷)〉等。 潘氏于萬曆間輯刻書多種,例:明末冰華居士編刻《合刻三志》81種81卷。此書爲選編歷代志怪傳記小說類文藝書籍,分爲“志奇類”“志怪類”“志異類”“志幻類”“志鬼類”“志夢類”“志寓類”七大類,萬曆末,潘之恒刻自撰《黃海》60卷、萬曆二十九年(1601)刻明釋憎悅撰《堯山藏草》3卷、萬曆二十九年(1601)刻明釋法杲撰、釋法通潤輯、潘之恒選《雪山草》9卷、萬曆三十年至三十一年(1602-1603)校刻明李夢陽撰《空同子集》(空同,應作“崆峒”)66卷、《目錄》3卷、《附錄》2卷,原題:“北郡李夢陽撰,東莞鄧雲霄、歙潘之恒搜校。”此本爲鳳陽、蘇杭等本的彙編,爲最完整的校刻本,還有萬曆四十八年(1620)刻唐王冰注、宋林億等校正《黃帝內經素問》24卷、《靈樞》9卷等。潘氏尤以隨寫隨刻的《亙史》爲著。《亙史》近百卷,在他卒後6年(1626)由其子潘弼亮編定,《畫史內紀》12卷、《內篇》23卷、《外紀》45卷、《外篇》2卷、《雜記》5卷《雜篇》6卷計6種93卷,以“鸞哮軒”爲刻書號刊行,比其父自刻本更精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