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古籍保护中心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馆介绍 >> 规划年报 >> 十三五规划

安徽省古籍保护“十三五”规划

分类:十三五规划 日期:2016-07-05 09:53:13 点击数:3405

一、指导思想

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重要指示方针,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极推进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及文化厅的领导下,践行“三严三实”,着力落实有关古籍保护的工作部署,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抓手,围绕古籍保护工作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效能建设,为大力推进“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我省的实施而不断努力。

2.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省古籍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打造全省古籍文献信息资源收藏与开发利用的数据核心。

3.基本实现在新技术、新环境、新标准条件下,实施创新管理,保护古籍文献,提高古籍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4.树立阵地意识,立足整体化建设,构建全省古籍保护合作体系框架,实现古籍保护资源、技术与成果的共建共享。

5.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推进省内古籍收藏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主要任务

(一)逐步完善古籍分级保护机制。

1.组织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充分调研,编制《安徽省古籍保护体系建设与标准纲要》草案,提交省古籍保护厅际联席会议审议。

2.充分发挥省古籍保护中心的督导作用,积极组织省内古籍收藏单位参加《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及时向社会宣传各批次公示成果。

3.在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配合省文化厅继续组织开展《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审,督导古籍收藏单位依据国家标准改善存藏条件,申报 “安徽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4.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地级市为试点,推进市级古籍保护中心的建立,在全省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三级古籍保护体系。

5.积极争取古籍保护项目立项申报,利用资金大力改善全省古籍保护现状,支持古籍分级保护工作的推进与落实。

(二)大力推进全省范围的古籍普查。充分利用古籍普查平台,基本完成省内古籍公藏单位的在线普查登记。

1.在全省深入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摸清家底,推动全省存藏古籍普查平台的在线登记,完成省内古籍收藏单位馆藏古籍目录的审校出版。

2.扎实做好《中华古籍总目褠徽卷》的编纂工作。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华古籍总目〉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精神,组建由省内各类古籍收藏机构领导和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共同组成的编纂委员会,严格遵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制定的《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则》,积极开展《中华古籍总目褠徽卷》的编纂工作。

3.对现有省古籍保护中心普查平台进行升级,提升平台数据库性能。增容存储空间,建立后台双机热备,保障普查数据的安全以及数据上传的稳定。综合RAID保护、冗余结构、数据备份、故障预警等多种因素,建立异地数据备份容灾系统,以保护数据安全和提高数据的持续可用性。将古籍数据库平台设计云资源分配、调度、管理的资源池,按照平台用户需求进行系统资源的分配,进而达到平台效率最优化的目的,提高全省古籍普查工作的应用效能。

4.利用数字资源发布平台,建立“安徽省古籍书目数据库”发布系统,实现全省古籍书目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打造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

1.开展全省范围的古籍保护工作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引进古籍整理、文献研究、文献修复、保护技术、网络数字化等相关专业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注重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进行重点培养。

2.建立安徽省古籍保护人才培训教育基地,确立全员培训的长效投入机制,结合古籍保护事业发展要求,加强针对古籍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着重加强古籍编目与普查、版本鉴定、书志编撰、古籍保护技术、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等重点业务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和支持古籍专业人员利用各种渠道参加各类业务实践与交流提高。

3.全力推行项目制和课题制,扩大人才培养途径。结合古籍保护工作的阶段性任务,对省内古籍从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以项目代培训,以培训促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全省古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建立安徽省古籍修复基地,对破损古籍进行原生性抢救修复。

1.全面了解和掌握全省古籍藏书的破损状况,加强古籍修复的科学规划,进一步规范古籍修复材料和技术。在此基础上,牵头制定安徽省珍贵古籍修复方案,充分利用古籍修复中心的专业力量,采取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有计划地开展全省古籍修复工作。

2.以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为龙头,举办古籍修复研讨班,申报古籍修复与研究项目,提高修复水平,为全省古籍修复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带动全省古籍修复水平全面提升。

(五)开展古籍再生性保护,启动“安徽地方文献珍贵资源战略储备库”项目。

1.确立古籍数字化工作流程,以安徽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心为龙头,购置设备,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向基层古籍藏馆辐射,分步完成安徽地方文献珍贵资源子项目,整合已有的数字资源,采用全文数字化模式,开发独立的发布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交互式开放的安徽地方文献珍贵资源体系。

2.依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发的《古籍数字化工作手册》标准,继续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珍贵古籍资源库”二期建设。

3.参照国家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加工标准,完成“安徽家谱”数字化项目,利用“十二五”结余资金,完成安徽家谱数字化制作75万页。建设“安徽家谱”全文数据库发布系统。

(六)加强对古籍的整理出版和开发利用。

1.提高学术研究水平,采用高仿真新技术,编纂出版《安徽省图书馆馆藏珍本丛书》系列等具有安徽地域特色的古籍整理成果。

2.汇编出版《安徽省〈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系列、《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系列等,及时推广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3.加强学术研究,积极与各类高校、研究机构和出版部门联系,发挥全省古籍藏书与研究的优势,共同开展深层次的古籍保护课题研究。

(七)宣传推广古籍保护的阶段性成果。

1.举办“安徽省珍贵古籍图片展”、“安徽省古籍修复成果展”,承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图书馆学会与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年度古籍保护宣传展览及读者活动。

2.举办古籍保护知识讲座,利用省古籍保护中心网站阵地,多渠道向社会大众宣传古籍保护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编发《安徽省古籍保护工作简报》,与全国古籍同行交流古籍保护的成果、技术和经验。

(八)借鉴国家图书馆经验,筹建安徽省典籍博物馆。

1.根据安徽历史文化特点及存藏典籍现状,借鉴国家图书馆设立国家典籍博物馆的成功经验,筹建安徽省典籍博物馆。依托安徽省图书馆丰富的文献收藏,以安徽典籍发展源流为常展,设置老庄文化、徽学经典、程朱理学、安徽科技、新安医学、皖派考据、新安书画、金石雕刻、安徽藏书史、佛道经典等专题典籍展,体现安徽文化亮点。

2.筹备阶段主要通过充分调研,聘请国家典籍博物馆、全国古籍保护专家、博物馆展陈专家等对筹建方案进行指导论证。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古籍保护工作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2.多种途径,建立培养一支能胜任新形式下古籍保护管理服务与技术研究的人才队伍。

3.加大宣传力度,扩宽对古籍保护的资金投入渠道,保障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

4.推动古籍保护领域的学术研究,把学术成果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引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闭] [打印]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IE10及以上、谷歌、火狐、360极速模式、搜狗高速模式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
本站点击量:98277836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