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古籍保护中心
 建制沿革
 建制沿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馆藏资源 >> 特色馆藏old >> 建军80周年 >> 建制沿革

建制沿革

分类:建制沿革 日期:2007-09-29 16:46:54 点击数:6508

1、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演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失败中认识到武装斗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
工农红军     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中才明确提出:“建立工农的革命军”,“这种军队之中要有极广泛的政治工作及党代表制度”。8月23日及其以后,中共中央在给中共湖南省委和其他地区共产党组织的指示信中均提出,领导农民起义组成的农民自卫军、工农自卫军,在起义成功后,改称为工农革命军。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颁发《军事工作大纲》,就“军事运动的一般原则”、“扩大工农群众武装问题”、“建立红军问题”、“军队中党的组织及政治工作”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其中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根据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1928年6月至1934年9月,红军陆续组成了军一、红三、红二、红五、红六、红九、红八军团。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2、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演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发动后,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发出通电,请缨杀敌。中共中央派代表与国民党政府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等问题多次进行谈判。直到8月22日,国民党政府才正式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左权为副参谋长,邓小平为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〇、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6万人。随后,八路军各师相继开赴华北抗日前线。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
八路军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0月正式宣布,在南方八省活动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随后,中共中央经与国民党协商,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后移至皖南歙县之岩寺。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 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新四军改编后,各支队随即相继开赴大江南北抗日战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对抗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3、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演变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中共中央在调整战略部署的同时,发出关于野战兵团的编组与指挥关系的指示,要求各战略区都应编有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能够实行极大机动,即能够脱离本战略区域到其他区域作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战略区的部队都陆续进行整编,先后组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晋察冀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等。至1946年6月,全军共组成27个野战纵队(有的称师)及6个野战旅。全部野战军61万人,另有地方军66万人。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双方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如西北野战部队于1947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正式定名为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东北民主联军于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1948年9月会议的精神,中共中央军委于同年11月1日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通令。《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野战部队的纵队改称为军,军以上设兵团和野战军两级,军以下各级一般按三三编制。《通令》对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亦作了明确的规定。虽然在1946内战爆发后,“解放军”、“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呼,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文件和新华社报道中出现过,全面内战爆发后,各部队虽亦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但各地区部队在称谓和使用上却长期存在不相统一的状态。因此,上述《通令》规定:团和分区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又发出指示,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
4、中央军委的沿袭变革
    1931年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设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苏区主要领导项英、毛泽东、朱德先后任主席。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朱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彭德怀、王稼祥任副主席,毛泽东等15人为委员,红军历史上的中革军委即由此开始。
    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朱德再次当选为中革军委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当选为副主席。
    1935年10月,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主席,毛泽东等11人为委员,中央军委改为仅属于中共中央。
    1945年8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为副主席。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告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程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贺龙、陈毅、徐向前、林彪等22人为委员。1951年11月高岗、林彪被补选为副主席。1954年6月,叶剑英、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被补选为副主席
    1959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由毛泽东任主席,林彪、贺龙、聂荣臻为副主席,毛泽东、林彪等14人为常委,粟裕等17人为委员。1966年1月,陈毅、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四位元帅被增补为军委副主席。
    1969年4月,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林彪、刘伯承、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为副主席;粟裕、萧劲光、王树声等42人当选为军委委员。1975年1月,邓小平被任命为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1977年7月,华国锋被追认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1977年8月,华国锋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为副主席。
    1981年6月,邓小平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82年9月,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为常务副主席,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为副主席;十二大以后中央军委不再设常委。
    1983年6月,邓小平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为军委副主席;张爱萍、余秋里、杨得志、洪学智为中央军委委员。这是中央军委历史上第三次成为中共中央和国家政权的共同职能机构。
    1987年11月,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赵紫阳任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为军委常务副主席。
    1988年4月,邓小平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赵紫阳、杨尚昆当选为副主席。
    1989年11月,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为军委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为军委副主席。
    1992年10月,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刘华清、张震当选为军委副主席。从十四大起,中央军委不再设秘书长、副秘书长。
    1993年3月,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华清、张震为副主席。
    1995年9月,补选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1997年9月,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张万年、迟浩田为军委副主席。
    1998年3月,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张万年、迟浩田为军委副主席。
    1999年9月,增补胡锦涛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2002年11月,江泽民胡锦涛、郭伯雄、曹刚川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2005年3月,胡锦涛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郭伯雄、曹刚川、徐才厚当选为军委副主席。

5、军衔制度
    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当时军衔的设置基本参照了苏联军队的军衔等级,军官分4等14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后来又增加了准尉军衔。士兵的分为2等5级,即: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评衔工作开始后,毛泽东表示不要大元帅军衔,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按资历可评元帅军衔,但由于主要担任党和国家领导工作,没授军衔。
军衔制度    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亲自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授元帅衔。同一天,周恩来总理为在京将官授衔,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首次授衔,共授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校级军官3.2万名,尉官49.8万名、准尉11.3万名。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上将1名,到1965年共有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元帅和大将未增加。
    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军衔制仅仅实行10年就被取消了。198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草案)》经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于9月23日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服役条例》。
    1988年10月1日,人民解放军实施新的军衔制度,共授将官军衔1452人,一级上将空缺,上将17名,他们是: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赵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王诚汉、张震、李德生、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有5名女军官被授予少将军衔,有20位专家、教授被授予技术少将军衔;校官军衔18万人,尉官军衔40.5万人。截至2006年,共有108位高级军官和警官获得上将军衔和警衔。

6、十次大裁军
    1950年5月,我军进行第一次大裁军。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解放军总兵员550万,“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我军的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1950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确定分期分批复员和转业百万余人。后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工作停止,根据战争需要又进行了扩军。到1951年10月,军队总人数增加到627万,是我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1952年1月,我军进行第二次大裁军,总部和各机关以及国防军步兵部队人数减少,军兵种部队和院校人数扩大,其中还有95万地方部队改编为公安部队,全军总定额保持在300万人左右。
    1953年8月,我军进行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3%,其中陆军部队精简比例最大。
    1957年1月,我军进行第四次大裁军,到1958年底,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院校。
    1975年底,我军进行第五次大裁军。“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裁军中,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在第四次大裁军之后的1966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公安部队番号,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0年,我军进行第六次大裁军。当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
    1982年9月,我军进行第七次大裁军。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
    1985年,我军进行第八次大裁军。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这次裁军使我军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1997年9月,我军开始第九次大裁军。这次裁军的特点是“精兵、合成、高效”。在20世纪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
    2003年9月1日,我军进行裁减员额20万。

[关闭] [打印]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IE10及以上、谷歌、火狐、360极速模式、搜狗高速模式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
本站点击量:98272795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