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古籍保护中心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馆藏资源 >> 特色馆藏old >> 皖南事变 >>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制造千古奇冤

分类:皖南事变 日期:2007-09-29 11:14:34 点击数:16867

反共高潮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斗争中不断壮大,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却把日益发展的民主根据地和人民武装视为心腹大患。随着人民抗日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也越来越露骨。1940年秋,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军事同盟,扩大瓜分世界的法西斯战争。这时,日本为了称霸亚洲,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加紧了对国民党的诱降活动;英美想利用中国牵制日本南进,增加了对华的财政经济和军事援助,竭力拉拢蒋介石集团投靠自己;苏联为防止日军北进,继续积极支持中国抗战;德、意两国则极力劝说蒋介石加入其军事同盟。蒋介石感到自己左右逢源,便把这种国际形势看成是大举反共、消除其心腹大患的难得时机。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向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发出“皓电”,诬蔑八路军、新四军“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并无理要求50多万八路军、新四军缩减为10万,从而策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无理要求,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的大义为重,以团结御辱、共击倭寇为念,为顾全大局,挽救危机,一方面据理力争,以事实驳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攻击和无理要求,另一方面作出让步,声明中共为顾全抗战大局,相忍救国,挽救危亡,决定新四军皖南部队遵令北移,但需宽限时日。12月8日,国民政府又以何、白名义发电,重弹“皓电”老调,进一步制造反共舆论。9日,蒋介石下达八路军、新四军限期北移的手令。就在新四军准备撤离皖南期间,蒋介石命令江南的顾祝同部队秘密部署包围皖南的新四军,策划在新四军北撤途中突然进行围歼。10日,蒋电令顾祝同:若至期新四军仍不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同时又电令李品仙等部,准备在江北和苏南堵击新四军,并有意泄露新四军即将北渡的消息和北渡路线,使日寇加紧了对铜陵、繁昌、无为之间长江的封锁。
    12月下旬,第三战区在徽州秘密召开师以上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确定由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任总指挥,统辖皖南的国民党军各部队,拟定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的兵力编组方案。12月29日,上官云相秘密下达了围歼新四军的实施计划,调集了第五十二、第一○八、第四十、第一四四、第六十二、第七十九师及新七师等7个师约8万余人的兵力,布下“围剿”新四军皖南部队的陷阱。皖南上空顿时战云密布,新四军处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之中。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发生地茂林村    皖南,这是一片战斗的土地,更是一片深情的土地。新四军组建不久,皖南便是指挥中心所在地。3年来,这支人民子弟兵同皖南人民建立了难以割舍的血肉深情,老百姓听说新四军为了抗日大局将要离去,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依依不舍的心情,涌现出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面。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抗敌报》告别专号上发表长篇社论《临别之言》和由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署名的《告皖南同胞书》,以表明新四军撤离皖南是正大光明之举。当天夜里,乌云笼罩下的皖南一片漆黑,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分3路北移。
    次日,部队经过跋涉,陆续集结于茂林地区。由于冒雨连夜行军,衣服淋湿,十分疲劳,军部通知各纵队在茂林附近休整一天。6日下午,当部队继续前进时,突遭8万多国民党军队的袭击,新四军顿时陷入重重包围之中,被迫进行抵抗。新四军的9000多人中,还包括大量的随军家属、从上海武汉等地投奔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等非战斗人员。在10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敌人面前,新四军将士没有屈服,他们在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的率领下,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进行了一场场异常惨烈的战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杀。
    7日拂晓,当皖南部队各路纵队分别通过各指定山岭时,又遭到国民党主力部队的攻击。北移部队继续向星潭进发,但为国民党军拦击,前进受阻。7日下午,军部在百户坑召开会议,决定折回原路,经高岭转向太平。8日,新四军被迫改向西南廉岭、高岭方向行动,遭到顽军第七十九师阻击不能前进。当日晚,军部决定第二纵队和军部直属队改向西北高坦、茂林方向突围。9日,第二纵队至高坦向茂林突围时遭顽军第一四四师阻击。叶挺决定率部从铜陵、繁昌间渡过长江,但沿途又遭顽军阻击难以突围。10日,各部队先后退至石井坑浴血奋战。12日,顽军以5个师的兵力对新四军实行向心合击。新四军指战员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仍然不畏强敌,奋勇拼杀。老三团第三营指战员防守石井坑以西高地,抗击顽军第一四四师和新七师的联合进攻,伤亡惨重。当日晚,叶挺决定部队分散突围。13日,军部突围时又陷入重围。
    整整7个昼夜,皖南的阵地上,洒满了新四军将士的鲜血,回荡着新四军将士的呐喊。至14日,新四军皖南部队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阵地全部失守。除约2000人突出重围外,一部分被打散,大部分壮烈牺牲和被捕。军长叶挺冒着生命危险下山赴顽军阵营谈判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战斗中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皖南的这些中华健儿们,他们没有牺牲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却永远倒在中国人自己的枪口下,他们的冤魂将永远飘荡在皖南的青山碧水之间!
重建军部
    蒋介石一手制造皖南事变后,于1月17日发布“通令”和“谈话”,竟反诬新四军为叛军,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将叶挺交“军法审判”,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顶峰。
1941年1月18日,周恩来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万难事变,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的题词    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共产党相忍为国,顾全大局,在军事上始终保持了克制状态,采取“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方针。在政治上、舆论上对这一暴行进行了猛烈反击,奋起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损害民族利益的血腥罪行。1月17日深夜,周恩来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新华日报》冲破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的封锁,将题词刊登在第二天的《新华日报》上,广为散发。周恩来、廖承志等人在重庆和香港,通过各种渠道向全世界公布皖南事变的真相,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正义人士的广泛同情与支持。中共中央呼吁全国一切爱国同胞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粉碎少数民族败类内战外和、投降卖国的无耻阴谋。
    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击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铁的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纵横大江南北,驰骋华中敌后,不断壮大,愈战愈勇,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人民武装。
[关闭] [打印]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IE10及以上、谷歌、火狐、360极速模式、搜狗高速模式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
本站点击量:98282376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