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古籍保护中心
 报告解读
 报告解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馆藏资源 >> 特色馆藏old >> 2011全国两会专题 >> 报告解读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社会和谐惠民生

分类:报告解读 日期:2011-04-26 11:23:50 点击数:11851

    讲协调:以人为本平衡发展
    (解读人: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陆学艺)
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民生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事业取得很大进步
    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我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
    陆学艺认为,这一概括实实在在。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事业加快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报告中的这些表述振奋人心,在会场上多次激起掌声。这既是“十一五”的经验总结,也是政府的铿锵承诺。
关键词:两个7%
    不能以牺牲社会建设、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GDP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这两个7%,意义重大,对国计民生都有好处。和‘十一五’比起来,‘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的目标,是比较高的。如果达到7.2%,十年就会翻一番,也就是居民收入十年增加一倍,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陆学艺说。
    他说,这两个7%,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个例证。
    以往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曲解为GDP挂帅,以致以牺牲社会建设、农村发展、资源环境为代价而片面追求GDP。两个7%明确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管理
    建立新型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陆学艺说,这可以解决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对广大农民工来讲是一件大喜事。
    他认为,“十二五”期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这两个支出比例之高,是我国从来没有过的,在发展中国家里是比较高的,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建设的日益重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这有助于建立新型的社会管理体系,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创造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陆学艺说,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这一转变,将给中国社会建设带来巨大活力和机遇,同时也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重公平:就业优先健全社保
    (解读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
    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就业优先
    “十一五”期间就业优先政策成效巨大,周期性失业问题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郑功成表示,“十一五”期间就业优先政策成效巨大,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万人。周期性失业问题已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就业成就的取得,主要取决于对积极就业政策的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实施效果的提升。尽管2010年的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国依然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即就业难与用工紧张并存的现象已经从局部地区扩展到全国,并将持续相当一段时期。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仍然是最主要的就业压力群体,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又得不到满足。这种状况表明,就业结构性矛盾已经取代了以往的周期性矛盾,成为就业问题的主要方面。它较之以往更难解决,因为它不仅要求就业岗位数量上升,而且要求制度环境公平和就业质量提升。
关键词:公平就业
    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同时将公平就业摆到重要位置
    郑功成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是要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同时将公平就业摆到重要位置,实质上使就业优先战略跃上新台阶。
    一方面,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提高城镇化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公共服务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将能够实现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并强化劳动执法,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就业质量。同时,让农民工安居乐业,将有力促进就业公平。还需要推进以同工同酬、稳定就业为目标的新一轮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在化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实现就业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社保全覆盖
    未来几年内我国社保体系将迅速覆盖城乡居民,并朝公平、普惠的方向迈进
    郑功成说,2010年是我国社保体系建设在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社保制度覆盖面快速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我国社保体系正在向普惠全民的方面快速推进,社保体系建设从长期试验性状态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迈进。
    但是也要看到,当前的社保体系仍存在制度缺漏、水平偏低、差距巨大等问题。基本保障制度普惠全民的目标尚未实现,低保、医保及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仍然偏低,不同群体之间的保障待遇差距偏大等迫切需要深化改革。
    继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是2011年的重要工作目标。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保的财政补助标准要从120元提高到200元,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连续第七次提高10%,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扩展到40%,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为1000万套等,再加上在其他社保方面的投入,全国社保水平在今年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民的目标,如果再加上已经覆盖城乡居民的低保制度的完善,可以肯定,未来几年内我国社保体系将迅速覆盖城乡居民,并朝着公平、普惠的方向迈进。
    控楼市:保障安居稳定价格
    (解读人: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 朱中一)
    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改善
    许多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分务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房价问题没有回避,并提出加快解决住房问题的三方面措施,抓住了核心。”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
    他认为,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过去五年,是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的五年。主要表现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不断加快,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服务日趋完善。更多无力购买商品房、甚至租不起房子的低收入家庭,圆了期盼已久的安居梦。
    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越来越多家庭购买了商品房,搬进新家,住房条件得以改善。截至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30平方米,家庭住房自有率达到80%以上。与此同时,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尽管老百姓对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意见很大,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成就还是有目共睹的,应该客观评价。”朱中一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意味着要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坚持一手抓住房保障,一手抓市场调控。”
关键词:3600万
    “十二五”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今年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将增加到1030亿元。5年将总共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全部建成后,保障房覆盖率将达到约20%。
     “国务院已经与各地政府签订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责任书,保障房建设是硬任务,必须完成。”朱中一表示。
    朱中一认为,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继续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加快建设进度还要保证地方政府的土地、资金投入到位。其中,关键是要严格落实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投入保障房建设。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毛收益达到2.7万亿元,但真正投入保障房建设的仅数百亿元。要加强监督和问责,严格落实资金,保证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5年以后,当保障房覆盖范围达到20%左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将会有进一步的改善。”朱中一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房,有利于扩大保障房覆盖面,缓解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难,意义重大。
    关键词:决心
    政府将把调控进行到底
    朱中一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把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建设和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实际上是明确了住房市场“调结构”的目标,就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用于满足居住需求的住房。
    “我们一直在提倡先租后买、先小后大的理性住房消费观,提倡租售并举,这需要政府通过调控来引导。”朱中一说,不仅要大力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租赁房,更要盘活市场上的闲置住房,增加供应量。要达到这一目标,要加大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房产税试点,对个人出租房屋给予税收优惠等。房地产市场“调结构”如果做得好,将极大缓解市场供求压力,缓解住房难。
    政府工作报告把建立健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问责机制提到了重要位置,提出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报告强调这一点的措辞比较严厉,体现了政府把调控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朱中一说,尽管地方政府有难处,但只要把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就能克服困难。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加快实现“住有所居”。
    促医改:攻坚克难回归公益
    (解读人: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 饶克勤)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医改惠民
    过去两年三大医改惠民举措取得显著成就
    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饶克勤认为,过去两年,我国在探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尤其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新农合,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农民。”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让城乡居民看病更方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我国是首次提出,实现基本免费或减费,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突破。
    “这些都是重大的惠民政策。短短两年时间,取得如此大的进展,可见国家惠民为民的决心。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医改的主线依然是围绕解决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注重提高百姓的满意度,增强幸福感。”饶克勤说。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
    加大实施力度,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强药品监督,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
    饶克勤说,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60%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药价平均下降30%左右。报告明确提出,今后我国还将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合理药价,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改革前,全国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靠药品加成率来维持生存和发展。改革后,药品加成率取消,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成为问题。”饶克勤说,目前,国家明确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同时推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和绩效工资,一些地方已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但是,基本药物与基本药物制度有联系,更有区别。”饶克勤说,比如粮食本身是商品,但国家的粮食政策是公共政策,保证城乡居民人人有饭吃。基本药物也是一样,药品本身是商品,但是基本药物制度是公共政策,保证人们生病有药吃,不至于买不起药。“基本药物的价格要保持合理价位,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
                                             (人民网  3月6日)
[关闭] [打印]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IE10及以上、谷歌、火狐、360极速模式、搜狗高速模式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
本站点击量:98291416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