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古籍保护中心
 伟人孙中山
 伟人孙中山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馆藏资源 >> 特色馆藏old >> 辛亥革命100周年 >> 伟人孙中山

孙 中 山

分类:伟人孙中山 日期:2011-10-27 11:10:43 点击数:15126

    生平简介
    孙中山 (1866-1925)幼名帝象,学名文,普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后改号逸仙,1897 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早年先后求学于檀香山、广州、香港,行医于澳门、广州。1894年5月,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事败,流亡海外,宣传革命。1896年在伦敦被清朝驻英公使馆诱捕,脱险后曾留居英伦,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寻求救国真理。次年经加拿大抵日本,结识日本朝野各界人士宫崎寅藏、犬养毅等,并在旅日华侨中宣传革命,发展兴中会组织。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因粮饷不济而遭失败。失败后奔走海外。同保皇派作斗争,并在旅欧学界中发展革命组织。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改良派围绕革命与保皇问题展开激烈论战。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同盟会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两广、云南等地发动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   
    1911年10月,听闻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即离美赴欧进行外交活动。12月25日回到上海,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与其他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及革命党人的妥协,被迫于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长。曾一度出任全国铁路督办职。“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1913年,因“宋教仁案”,发动“二次革命”讨袁,旋告失败。1914年,在日本创建中华革命党,重举革命旗帜。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进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后又发表《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为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南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府,史称“护法运动”。被推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翌年,因受桂系军阀挟制,被迫去职,赴上海著书立说,撰述《建国方略》。  
    1919年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并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总理。1920年重返广东,次年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再揭护法旗帜,组织大本营,准备北伐。1922年因陈炯明武装叛乱,中止北伐,被迫退居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列宁的帮助下,他与时俱进,毅然决定改组国民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1923年再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不同是:明确的提出了反帝纲领。)促成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创办黄埔军校,指挥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同年11月,应北京政府邀请,扶病北上讨论国事,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中国的统一与建设的主张,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势力作不懈斗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 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因积劳病剧,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遗体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遗著辑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等刊行。
    历任职务
    1900年1月——1905年8月20日 兴中会会长 英属香港 (伦敦蒙难记)
    1905年8月20日——1912年8月25日 中国同盟会总理 日本东京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南京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8月25日——1914年7月8日 国民党理事长 中国南京 (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
    1914年7月8日——1919年10月10日 中华革命党总理 日本东京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9月10日——1924年3月21日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中国广州 (护法运动)
    1919年10月10日——1925年3月12日 中国国民党总理 中国广州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5月5日——1922年6月16日 中华民国大总统(非常时期) 中国广州(第二次护法运动)
    起义年表
    第一次广州起义 1895年 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等人,准备袭取广州。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搜捕,陆皓东被捕牺牲。
    惠州起义 1900年 10月8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盐田区三洲田村一带)发动起义。
    潮州黄冈起义 1907年 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
    安庆起义 1907年 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后失败殉难。
    七女湖起义 1907年 9月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今惠州市汝湖镇),十余日后起义失败。
    镇南关起义 1907年 12月黄明堂受命在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指挥。
    防城起义 1907年 9月王和顺受命在钦州王光山起义。
    钦州、廉州起义 1908年 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
    河口起义 1908年 4月黄明堂在云南河口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 1910年 2月倪映典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4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武昌起义 1911年 推翻满清政府。
    个人思想
    孙中山先生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主、共和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
    ▲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
    ▲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推行“万能政府”——“广兴福利,大有为式”。
    ▲注释“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
    ▲注释“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
    ▲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
    ▲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推行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划。 (百度百科)
[关闭] [打印]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IE10及以上、谷歌、火狐、360极速模式、搜狗高速模式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
本站点击量:98280615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