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古籍保护中心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馆藏资源 >> 特色馆藏old >> 辛亥革命100周年 >> 历史背景

辛亥前,华夏多难积贫弱

分类:历史背景 日期:2011-10-27 10:23:56 点击数:9872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军民虽于定海、广州等地拼死抵抗,却因清廷腐朽而终遭失败。中国从此进入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
    虎门销烟
    1838年,鸦片走私越来越严重,输入激增至40200箱,白银外流每年达3000万两。1839年,林则徐赴广东禁烟,强令外国烟贩限期呈缴所有鸦片,并将缴获的鸦片于虎门当众销毁,有力打击非法鸦片贸易。1840年,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军民虽于定海、广州等地拼死抵抗,却因清廷腐朽而终遭失败。1842年,清廷被迫同英国签订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率部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洪秀全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太平天国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太平天国坚持同清廷作战,于湖北、安徽等地和清军展开多次激战,沉重打击了清廷统治。1864年,洪秀全病逝,曾国藩胞弟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攻陷天京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火烧圆明园
    1858年,沙俄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走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进犯皇家宫苑圆明园,于园内抢掠文玩珍宝无数。为销毁罪证,两国军队撤离前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园内图书典籍、宫殿及园林均遭焚毁。英法联军扬言炮轰北京,捣毁皇宫。清廷慌乱,派恭亲王奕?议和,同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各赔款800万两白银。同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归俄国。1864年,沙俄又割去中国西部44万平方公里领土。
    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两江总督李鸿章购买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将其与另外两所炮局合并,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总局能炼制钢铁,生产新式枪支、大炮、弹药以及轮船,是当时国内兵工厂中最大的。江南制造总局及其他近代军事工业由李鸿章、曾国藩等清廷洋务派官员所设,是洋务运动的一部分。洋务运动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国求富。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廷惨败,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
    甲午战争
    1894年,日本于朝鲜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只,甲午战争爆发。开战后,中日先后进行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保卫战等多次战斗,中方均遭惨败,北洋舰队覆没,湘、淮二军溃败。日军由此进占大连、旅顺、威海卫等军事要地,屠戮旅顺军民2万余人。1895年,清廷向日本求和,同其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
    戊戌变法
    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依托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提出保护农工商业,开办实业,编练陆海军,裁撤旧军,废八股,改试策论等主张,试图在中国经济、军事、文教方面进行改革。变法开始仅103日后,慈禧太后重新“训政”,囚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谭嗣同、杨锐、林旭等6人被捕处死,其余维新派人士或被囚禁,或遭放逐,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1898年,义和拳民赵三多等人于河北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旗帜,率众攻击洋人教堂,义和团运动兴起。该运动此后发展迅速,各处习义和拳者益众,遍布山东、直隶等省,并开始有组织地袭击教堂、捣毁洋人据点。1900年,运动达至高潮。在清廷招抚政策鼓励下,义和团民大批进入北京,协同清军进攻京城洋人教堂及东交民巷使馆区。列强组织军队,反攻北京,清廷不敌。为求得各国宽恕,清廷一改先前招抚政策,派兵绞杀义和团民。
    八国联军入京
    1900年,清廷借义和团运动之机,盲目向十一国列强宣战,英法美日德等八国组成联军,进犯北京。清军同义和团民并肩作战,在廊坊成功截击联军,但依旧于事无补。八国联军在天津击溃抵抗清军之主力,随后兵分两路,直入北京城。一路上联军烧杀抢掠。清廷无力抵抗,慈禧太后仓促西逃,留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议和,同列强签署《辛丑条约》。(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年9月9日)
[关闭] [打印]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IE10及以上、谷歌、火狐、360极速模式、搜狗高速模式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
本站点击量:98302342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