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古籍保护中心
 国际经验
 国际经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馆藏资源 >> 特色馆藏old >> 公共文化服务 >> 国际经验

当文化变成一种生活 聚焦各国公共文化服务

分类:国际经验 日期:2011-12-24 10:02:12 点击数:15814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政府与非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分权的形式,竞争性地为大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普遍的做法。
  美国篇  
  资金来源广泛多样是美国文化艺术事业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保障源源不断的投入
  美国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资金来源,约半数为票房和其他销售收入,其余约40%为私营部门(公司捐赠7%,基金会13%,个人20%)的捐赠,公共部门提供的资金占10%,其中联邦政府提供的资金仅占2%,作为美国最大的联邦艺术管理机构的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仅提供不到1%资金(政府资助的数额不含联邦政府通过税惠政策为支持文化事业提供的间接扶持)。
  公共部门的直接赞助
  来自美国国家艺术基金等公共部门的直接赞助并不对艺术政策起导向作用。从纯数额看,这笔资金远远无法支持美国大多数的文化活动,它们起的作用仅仅是为文化机构提供补充资金,特别是加强文化教育,推广新剧目,进行文化保护项目,是作为其他赞助方式的补充。
  美国人认为,小额拨款资助方式,加上艺术委员会等地方政府机构对文化艺术进行一定管理,又有税收制度支持文化事业,这些加强了政府资助的效率,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自由发展。
  国家艺术基金的作用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建于1965年,为独立的联邦机构,是美国政府负责文化艺术的组织。该基金2004年的预算为1.21亿美元,除机构自身运作所需,有1亿美元作为能提供的资金,仅占美国文化事业所需经费的1%不到,却要支持50个州和6个美国领地的文化事业和文化教育,按照许多国家的标准,该基金的作用本应十分有限。
  但美国国家艺术基金拨款有独到之处,即采取配套拨款,他们每向文化组织拨款1美元,该组织需从政府以外的渠道争取7―8倍于拨款的配套资金或捐款,这1美元才能真正到位。也就是说,基金提供10万美元给某文化组织,该文化组织最终将得到相当于80万的资金。同时由于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拨款而提高了该文化组织可靠性和知名度,因此拨款形成巨大的乘数效应。
  州级艺术拨款
  州级艺术拨款是另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州级艺术拨款的多少,取决于州税收额。由于财政压力,近年来许多州的艺术经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州政府支持艺术的做法与国家艺术基金类似,但更注重小型、地方色彩更浓的艺术组织以及年轻和不知名的艺人。州艺术机构还扶持社区团体的艺术活动,以及艺术在医疗保健、犯罪教育学和老年医学中的应用。
  其他公共部门的支持
  除国家艺术基金,美国政府其他一些部门也为文化事业提供资金。这些有的是独立的文化艺术部门,有的是挂在本身与文化艺术没有直接关系的政府部门(如国防部)之下。受联邦政府资助的文化项目达200多个。
  捐赠与税收优惠
  美国的税收体制是对艺术赞助最重要的保障。美国法律有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向艺术事业捐赠。纳税捐赠方向免税的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任何形式的捐赠,可减少纳税额。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每向非营利性机构捐赠一美元,每一美元收入便可减少28—40美分的税。用经济学的语言讲,捐赠的“价格弹性”为-0.9至-1.4,也就是说,美国财政部每减少1美元的税收收入,私营部门的非营利机构便得到90美分至1.4美元的捐赠。
  在美国,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捐赠方式是做义工,全国共有约39万名全职义工。上世纪90年代初,做义工的人平均收入在5.6万美元以上。如果用美元来计算,这种以时间方式进行的捐赠,相当于200亿到250亿美元。
  而公司捐赠很分散,艺术事业2/3的经费来自利润不到5000万美元的公司,其中90%捐给了地方艺术组织。之前美国国内的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公司中,有47%的公司向艺术事业捐赠过,公司捐款的19%捐给了艺术事业。
  向艺术事业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包含在其他一些税收政策里,这样就要求文化艺术机构的管理人员懂得如何从大量分散的渠道来争取直接和间接的资助。
   延伸阅读  
  用图书馆推动大众进步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遍及每个社区。而且任何一个社区办理图书借阅卡的手续都很简单,你只需证明你是本地居民,即可免费办理图书借阅证。
  1848年,美国第一家免费、面向公众的、由政府税收支持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正式建成使用。此后,其他州也纷纷效仿建立了公共图书馆。到1998年,美国已拥有8964座公共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公共产品”。
  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基金会的作用不容忽视,在1880至1920年间,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共捐资建设了1688座图书馆。
  在100多年的发展史中,美国社区图书馆的指导方针始终未变——广泛的自觉和平等,以及普及教育。改变和提高的只是图书馆的运作形式。如今,社区图书馆已成为公共文化活动的纽带。儿童放学后的安全之所、老人的排解寂寞之处;成年人的自我完善之地;新移民融入美国社会的第一课堂。
  德国篇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总是先有对文化产品的迫切需求,然后才有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重于口粮  
  对于热爱文化的民族来说,文化享受的权利至高无上。
  博览会之都
  仿佛天然形成,却由规划修建,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博物馆岛”,可谓公共文化服务的典范设施。柏林老博物馆(普鲁士王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新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和佩加蒙博物馆组成一个“博物馆之林”,建筑形态各异,独立而又统一。它从创建到完善有一个历史的跨度(1824年至1930年),被称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物”。这些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如今它又在为现代城市居民提供现代化服务。
  走进佩加蒙博物馆,播讲多种语言的翻译机免费使用,错落有致的展厅像中世纪古堡一般迷人。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岛”作为城市的象征、欧洲最大的文化投资项目之一,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使人感念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希·威廉二世于1797年所具有的公共服务意识,他慨然接受了考古学家、艺术学教授希尔特的建议,规划建造展出古今艺术珍品的博物馆。
  而1810年颁布的《公共艺术收藏法》,使民众拥有了获得公共服务的权利——参观王室艺术品的收藏。颁布这一法令的威廉三世,希望借此提高国民艺术修养水平,从而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独特的“津贴”
  德国所有国家管理的博物馆对中小学生免费、大学生半价,公共图书馆也免费。这实际上算是德国政府实行的一种“文化津贴”。
  比“津贴”更实惠的是“免税”。德国政府对所有资助文化活动的企业实行免税政策。此外,包括国家和私人的各种层次的文化基金会,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必不可少的财源。1860年成立的洪堡基金会,不仅资助本国学者去国外进行学术旅游,也为外国青年才俊提供在德国求学的奖学金。政府每年为国产电影提供的3000万欧元财政支持,实际上也是间接地为电影观众发放“观影津贴”。
  应该强调的是,德国政府一直坚持对文化艺术的高额投入。国家文化建设资金,以国家投入(90%)为主,私人赞助(10%)为辅。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德国人“图书补贴重于粮油补贴”的基本信念。
  南美篇
  巴西、秘鲁、阿根廷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也都面临着一些共同或相似的问题
没钱有没钱的办法
    政府的主导作用
  巴西、秘鲁和阿根廷都把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作为政府的职责,各级财政给予文化单位一定的经费保障。如阿根廷文化国务秘书处所属52个非营利文化单位均为国有,90%的运营经费由联邦财政拨付。2006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财政预算中文化方面占3.31%。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简称布市),每年通过政府出资和企业赞助,保障低收入居民都能够享受到低价或免费的基本文化服务,其中包括本土的和外来的、通俗的和高雅的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
  阿根廷正在实施一项为低收入居民免费送书计划,拟给全国每户低收入居民赠送50本图书和1个书架,其中18本图书由国家文化部门选送,包括阿根廷宪法、百科全书、医学急救、法律救助、家用器械修复、就业指南、婴幼儿营养、儿童诗选、科幻小说、民歌歌词等各1本,其余由各地文化教育部门配送。
  引导社会参与
  巴西成立了国有企业赞助委员会和私人企业赞助委员会,颁布了文化赞助法,制定了免税优惠政策。无论企业和普通人,只要进行文化赞助,且赞助的项目符合巴西文化部的要求,都可以对所得税进行减免。2006年,巴西社会各界赞助文化的经费总额达到4亿美元;2007年,赞助总额有望达到5亿美元。
  阿根廷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一般先由社区居民投票推选出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名单,再由专家进行论证、认定,然后提交地方议会讨论通过后颁布实施。在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方面,一般也要征求社区居民意愿,才能确定文化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地点,然后向当地居民公布。由于听取了当地居民的意见,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大幅增强。
  秘鲁是个文物资源大国,文化遗存丰富,而在全国2400多万人口中,从事文物工作的专业人员只有2000人,海关专业检查人员只有4人,且均主要集中在首都利马。近年来,秘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并成立了文物保护志愿者协会。目前,参加文物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已达1300多人。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巴西比较注重通过项目合同的形式来养项目,而不是养机构。2004年,巴西政府发布公告,拟于2010年前在全国扶持1万个文化点,只要是基于民众需求开展文化活动的任何机构都可以申请全国文化基金,成为政府支持的文化点,可获得8万美元的项目资助。根据合同的有关规定,巴西文化部每半年检查一次文化点的情况,并组织专家对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通过评估合格的文化点,政府才继续给予项目资助。两年半合同期满后,该机构如想继续得到政府的支持,必须重新申报。对于在文化点工作的传统艺人和兼职人员,巴西政府还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80美元和60美元的补助。3年来,巴西文化部已与679个文化点签订合同。
  巴西利亚深河区的一个社区废品回收站,申请获准成为政府支持的文化点后,将部分回收的废品加工制作成工艺品销售,同时还向当地居民提供上网服务、数字节目制作、录音录像和电影放映、图书阅览等公共文化服务,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延伸阅读  
  公众需求第一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在“服务第一”的宗旨下,德国的图书馆还为读者增加了一个“需求第一”。
  你在看书时渴了,旁边有饮用水等着你饮用;你要离开时天下雨了,门口有雨伞可以借走;借、还书时人多,你可以在自助机器上自主操作;你忘了带老花镜,服务台就可以借;你带孩子一起来图书馆,你可以安静地看书,孩子则在儿童室里嬉戏或翻看儿童画册;如果你怀抱婴儿来查阅资料,则可以到馆内专门设置的母婴室,里面备有换尿布的小桌,母亲喂奶的椅子和幼儿卫生间,一应俱全。
  经营方式上,最有特色的是德国的流动图书馆。诺丹斯达特地区有95个村庄,15个学校有大有小,有穷有富,并不能做到村村都有图书馆。当地政府的解决办法就是设置流动图书馆:气派的奔驰大巴,完整的图书馆设施,专业人员的周到服务,定时定点的承诺等,流动图书馆与真正的图书馆没有太大差别。一年15万欧元的支出,加上大巴本身的折旧,摊到每个单位的头上,也不到2000欧元。
    澳大利亚篇  
  法律明确了政府及社会对于发展公共文化艺术的责任和义务
  钱花得有理有据
  在澳大利亚,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数目是有限的,而且具体到哪几家都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确认。
  财政不能什么都管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公益性文化单位统包统揽,要注意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属性与公共参与相结合,调动社会多元资源。
  以澳大利亚的各家公共博物馆为例,法律明确规定了政府公共财政的相关责任,但在政府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博物馆需要谋求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董事会中,有作为政府出资人的代表(除若干政府官员外,通常是一些可以代表公共利益的社会贤达和专业人士),也有其他出资方或利益相关方的代表。这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利益构成,保证了非营利单位在提供社会普遍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保持经营管理上的绩效与活力。这种模式的成功运作首先要归功于法律对政府和其他社会角色的明确分工和定位。
  政府不缺位不越位
  澳大利亚各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提供的公益性文化服务灵活务实,管理专业高效。以悉尼歌剧院为例,政府并不派人直接管理歌剧院,根据悉尼歌剧院信托基金法案,歌剧院由专门的信托基金理事会具体负责管理。歌剧院为非营利组织,作为公益性团体接受政府重点扶持,并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和接受社会捐赠。在为公众提供专业高效的优质服务同时,歌剧院还需要不断养护和维修,庞大的运营费用一直约有40%左右来自歌剧院自身的创收以及社会捐赠等。歌剧院的自创收入主要包括演出场地出租费、与演出公司的票房分成、旅游服务、附设商业设施(餐饮、纪念品商店、咖啡厅等)创收等。
  政府管理不直接介入具体的文化单位,而是通过派员参加理事会或董事会这样的机构来宏观指导,由理事会或董事会挑选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以达到一定的经营服务目标作为考核标准,这是澳大利亚管理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通常作法。在这样的运作方式下,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功能与专业的运营管理相得益彰。
  总的来说,无论是在政府角色定位、社会多方参与还是微观管理体制方面,澳大利亚首先是通过立法的手段从根本上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法律的规范下,政府部门的职能更多地着眼于依法进行宏观管理和资金扶持。政府任何一项具体的扶持行为都是法律确定的政府责任的履行,任何一笔预算的拨付都依法有据,政府的角色在法律的框架内不缺位也不越位。
  一家之言  
  不应由政府一家买单
  一提公共文化产品,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免费”两个字。由政府投资生产公共文化产品,基本支出由财政负担,其目的是满足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升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但公共文化产品作为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常年文化服务,需求量非常巨大,不可能只由政府一家买单。
  环顾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公共文化产品都不可能是全部免费的,而是以多种形态、多元方式提供给公民的。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由非营利机构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是非常普遍的,它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部分。比如,截至2005年,美国已有注册的基金会约3万家,包括赫赫有名的三大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它们提供和资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但包括了对世界一流的艺术收藏和优秀艺术创作的资助,也向世界上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提供少年儿童教育、劳动力职业培训、文化多样性保护、各民族文化交流等项目。这些都属于公共文化产品的范畴。
  而由企业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则由企业来承担主要费用。相对来说,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运作效率普遍要比政府机构更高一些。但是,现代企业家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不仅仅是市场的主体,也应是承担一定文化义务的社会公民。企业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公共文化产品,以免费或者低价方式便于广大公民享受,目的不在赢利,而在于体现企业和企业家的文化品格和社会责任。
  公共文化产品内涵和层次非常丰富,但绝不是免费文化产品的代名词,也不应该以免费作为标准和诉求。当我们感觉周围的公共文化产品还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最重要的不应该是呼吁政府来买单,而是应该在政府率先加大投入的同时,通过法律、体制、政策和舆论的规范和引导,倡导由政府、非营利机构、企业、社区与个人共同生产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让大家共同承担公共文化的责任。只有公众文化产品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层次多样了,人民才能享受更多的文化服务,才会更加珍惜公共文化的财富。
(《中国财经报》  2007年11月18日)
[关闭] [打印]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IE10及以上、谷歌、火狐、360极速模式、搜狗高速模式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
本站点击量:98298997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