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古籍保护中心
 馆员思考
 馆员思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省图学会 >> 馆员思考

安徽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2013-2018)问题与思考

分类:馆员思考 日期:2019-09-30 16:43:11 点击数:419


安徽省图书馆典藏部  徐俊

 

1 文献深度揭示带来的资源消耗

对地方文献的深度揭示,相较揭示文献外部特征的书目数据,会带来更多的资源消耗。例如需要人工翻阅文献、手工录入关键词等。目前我馆保存本年入藏量为3万余册,我部专门有2人从事这项工作,但已略显吃力,尤其是在年末保存本入藏量较多的情况下。同时,较之其他馆,我馆的购书经费和入藏量并不高,在未来入藏量加的情况下,仍依赖人工方式进行地方文献挑选与著录是不现实的。

对此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有:一、与出版者和作者合作,将此项工作前移,由他们提供文献的深度内容数据,毕竟他们是对文献内容最为了解的人;二、在区域内共建、共享地方文献联合数据库,分散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可互通有无、充分发挥不同地域特有的地方文献收藏优势。

2 对浅层文献是否应投入成本

典型的浅层地方文献是类似于《国学一本通》或《中国古建筑大观》这样对某一主题“泛泛而谈”的,可能其中涉及本地的内容多则一个章节、少则一段话的文献。最优方案是对所有涉及本地的内容都需要登记、著录,而不论其篇幅大小,文献内容是否有价值是由使用者而非记录者决定的,但实际上,篇幅越小,挖掘、著录需要耗费的成本就越大,而我部的人力、时间成本则相对有限。对浅层文献如何平衡投入与效益?笔者建议的做法是:浅层文献中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任意一条的就需要纪录:1、内容与地方文献建设中“三大重点”有关的;2、篇幅占据了一个完整的章节。

3 专题资源选题及效益的困惑

如前文所述,目前在专题选择方面,并没有“产品”的最终使用者——读者的参与。这种“闭门造车”是不合适的,可能会导致消耗大量成本制作的专题资源,最终使用者寥寥无几;而完全由读者决定选题也不现实。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先由馆员根据已有条件确定一些选题范围,再由读者投票决定。

与选题相关的另一个困惑,是消耗成本制作的专题资源,是否有读者在使用?使用后的满意度如何?读者对专题的满意度反馈,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即专题资源的效益问题。我部目前的做法,是在专题资源中增加反馈入口,读者可通过电子邮件反馈意见、建议。但并没有实时、大量的用户意见收集渠道,同时效益的评估和对工作的影响也缺少相应的机制。

4 整合其他来源信息时正确性、权威性的问题

其他来源信息是指信息的源头不是馆藏文献,尤其是大量网络、自媒体等无法验证其内容是否准确、可靠的信息来源。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尤其是需要整合相关知识、创建深度数据库时,需要采信此类信息。例如涉及地方戏曲数据库时针对某种戏曲的介绍;制作作家、作品库时对某位作家的简介等。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专题数据库大量的信息需求与其他信息来源可信度之间的矛盾。为了部分缓解此矛盾,我部的基本原则是:宁可无但不能错、无法证实一律不用。采取的具体做法有:1、当存在馆藏文献来源时,不采信其他来源;当馆藏文献来源和其他来源信息矛盾时,优先采信馆藏来源信息;2、对拟用的其他来源信息,采用咨询专家、查阅文献等方式进行二次验证;3、无法证明其准确、可靠的信息一律不使用。

5 缺乏跨地域的共建、共享机制

形成跨地域的地方文献共建、共享机制,将满足在全省范围内整合地方文献资源、更好为读者、政府与组织服务的迫切需求。笔者认为,此种整合自下而上分三个层次:一为技术与机构整合,即在技术层面形成了数据共建共享的平台,在各馆机构设置上有专门负责地方文献跨地域协调的人员;二为信息整合,即不同馆提供的文献信息按照统一标准进入平台,通过技术平台上实现共享,每个参与者都是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三是服务整合,即通过共建共享平台,用户能获得整个平台中的信息服务,而不用知道信息具体是由哪家图书馆提供的。到目前为止,我部在跨地域合作方面还停留在通过传统联系方式沟通,同时缺少数据收集与共享的平台。当地方文献工作不可避免地将涉及到全省范围的数据交流时,缺乏合作、协调机制将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关闭] [打印]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IE10及以上、谷歌、火狐、360极速模式、搜狗高速模式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
本站点击量:98292302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