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古籍保护中心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馆介绍 >> 规划年报 >> 十一五规划

总体规划

分类:十一五规划 日期:2013-10-12 11:49:52 点击数:906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发展战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为根本,以业务建设为中心,以“增加投入、转变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馆水平和办馆效率,建立起与和谐社会相统一、与现代信息社会相适应、与科学发展相一致的服务理念和运行机制,加速人才培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科学管理,推进共享工程,实现跨越发展。把安徽省图书馆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省级文献信息中心,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


二、总体目标

1.在2008年全国第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达到一级省级公共图书馆。

2.基本形成支撑全省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文献信息资源传播利用开发中心。

3.基本形成具有丰富文献信息资源,传统和现代化服务手段协调统一、高度公共性、开放性的人民终身学习阵地,面向人民大众的“阅览广场”和全省重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地。

4.基本形成立足整体化建设,构建区域性合作体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以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分中心和服务主节点、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系统省级中心、安徽省公共图书馆系统虚拟网络中心构筑的信息枢纽。

5.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强烈进取精神的专业队伍,基本形成省级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中心、学术研究交流、教育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心。

6.在创文明单位建设中力争获得“省直属机关三优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荣誉。同时确保“全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力争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读者最喜爱的图书馆”荣誉称号。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进一步提升文献保障能力,建成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国内重点文献信息中心

1.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建设高质量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对现有馆藏文献进行评鉴、补充,不断改善、优化藏书结构,在完善《文献资源采访条例》的基础上,加大文献信息资源采购力度,顺应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朝着多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为实现建立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目标,以及满足读者服务工作的需要,必须对收藏结构和品种数量两个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文献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印刷型文献、非印刷型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十一五”期间,购书经费争取达到600万元,各类资源购置经费的比例分别为:文献占75%,非印刷型资源占20%,网络信息资源占5%。

2.印刷型文献。从各类型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情况表明,印刷型文献仍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而根据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重要性排序的调查,印刷型图书仍是最重要的文献资源。“十五”期间我馆中文图书平均购置水平为3万种6万册,复本量为2本。鉴于“十五”期间购置中文图书品种过少、复本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读者借阅,力争2010年中文图书采购种数达到全国中文图书出版总种数的30%-40%,中文图书购置的品种达4-6万种、平均复本量达3册。中文期刊年入藏量达4000种,中文报纸年入藏量达400种,450册。多卷书等其他连续出版物入藏完整率力争达90%以上。确保中文核心期刊、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文献能够全面入藏,注重缺藏古籍及综合类工具书的入藏。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采访力度,提高地方文献入藏质量,确保重要的安徽地方文献全面入藏。有重点、连续地收藏港、澳、台出版的文献和外文文献。开辟与国内外文献收藏单位文献交换渠道,开展国内外馆际文献交换工作。

3.非印刷型文献。电子资源包括图书馆购入或自行开发的各种检索数据库和各类数字资源。电子资源检索能力强,共享性好,它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文献信息资源, “十一五”期间,在电子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选择内容重复率较低的数字资源,必须着眼于数字资源与纸质文献的相互协调,必须注重电子资源建设与技术设备相配套,初步建成定位准确,资源质量精良,互补配套的电子资源体系,电子资源年入藏量达2T。另外还要重视视听资料、缩微资料建设,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

4.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包括存储于不同服务器,采用不同操作系统及数据结构,缺乏统一管理的网络无序化资源,还包括内容经过筛选、加工、整理的有序化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根据读者需求与自身的任务对网络信息进行组织、整合、引导,使其成为有效资源为读者所用。要立足服务,与信息量较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网站链接,并编制“网站指南”类参考资料,帮助读者广、快、多地获取有效信息;要加大对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搞好资源的整合和创造新方法、新机会,使数字图书馆更好地为不同教育水平的、现有的和潜在的用户群服务。

5.中文文献严格按照《中图法(第四版)》、《汉语主题词表》(或《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等组织各类文献。完成馆藏民国文献、缩微资料和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外文文献严格按照《中图法(第四版)》、《MARC21格式》等组织各类文献。各类文献组织以统一格式进行描述、标引,为读者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文献组织误差率控制在1%以下。“十一五期间”,启动并完成馆藏外文图书书目数据回溯建库工作。争取本馆所有文献书目数字化,读者上网可以通过OPAC公共查询系统查阅使我馆成为省文献书目中心。还要创造条件成立安徽省公共图书馆系统联合编目中心,将本馆的书目数据有偿或无偿的提供给基层图书馆使用。

6.提高文献组织效率,报纸到馆后,半小时内提供读者阅读;期刊到馆后,3天内提供读者阅读;图书、视听资料、缩微资料到馆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读者阅读;电子资源到馆后,两天内提供读者阅读。

(二)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真正做到“让读者满意在安图”

1.“十一五”期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加服务功能,把我馆建成集为读者提供借阅、书目检索、信息咨询、社会教育、学术讲座、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为一体的多元服务,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加大开放力度,提高服务质量,量化考核指标。“十一五期间”力争年持证读者6万个以上,每年递增5000个。年流通人次达到120万人次,流通册次达到160万册次,图书馆流通服务点、分馆增加到30个。

2.注重对弱势群体和少年儿童的服务。加强儿童阅读习惯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尽可能为弱势群体提供方便、针对性服务,使公共图书馆向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宗旨得到充分体现。

3.建立参考馆员制度,加强参考咨询和导读工作。试办《读者园地》(暂定名),开展书评、竞赛等活动,举办以不同层次读者为对象的检索知识培训班,每年不少于1-2次,以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

4.拓展和延伸社会教育、文化传播职能。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展览、报告会、讲座、作家见面会、作品朗诵会以及读书会等各类读者活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弘扬中华文化。每年展览不少于20次,报告会、讲座等不少于50场。做好每年的图书馆宣传服务周工作,实施“知识工程”,加大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开展群众性的读书活动。年举办省级大型活动1-2个。开展社会办学,举办适合青少年、中老年以及继续教育的各种非学历培训班,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5.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合理使用馆藏资源,提高咨询服务质量,开展网上知识导航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注重办馆效益,形成为党政军机关决策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科研教学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的以参考咨询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年开展剪报服务不少于6次,年编制专题文献不少于6期。

6.根据安徽省经济、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强调查研究,明确重点服务项目和主攻方向,为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领导编辑决策信息,同时跟踪本省重大研究课题、重要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各类信息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咨询服务。年编辑《决策信息参考》(暂定名)不少于6期。

7.修改和完善《安徽省图书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安徽省图书馆服务规范》,掌握图书馆职业道德,改进服务态度,树立社会新风。吸纳读者参与管理,建立读者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读者座谈会。

(三)更新观念,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形成规范统一、服务分布、资源分布的安徽省数字图书馆体系

1.安徽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宏观调控下,根据安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数字安徽”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图书馆服务和资源为基础,以“安徽省公共图书馆信息网络”和互联网络为平台,为全省的读者及所有的网络用户随时随地提供各类信息资源、网上学习等服务,安徽省数字图书馆成为没有时空限制的、全天候的现代化图书馆、安徽省地方文献的数字资源保留地、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的知识库,成为全省人民终身学习的场所。

2.初步建成以安徽省图书馆为公共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市馆为骨干接点的“安徽省公共图书馆信息网络”,形成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和服务的网络平台。

3.安徽省数字图书馆将分阶段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形成以用户为中心,以数字化内容和现代技术服务为手段的一系列个性化信息服务,如智能检索、参考咨询、信息定制、网上读书、网上知识导航等。

4.2007年,安徽省图书馆将建成为安徽省的数字图书馆中心节点和全国数字图书馆网络的重要节点。

5.网络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规划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络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公共网络基础,实现跨系统、跨地区的网络高速互通,重点建成网络应用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6.构建数据资源库建设的总体框架,统一组织整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每年完成1-2个高质量、有特色的数据库建设。

7.建立数字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面向多层次的、个性化、智能化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

8.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管理体制。统一协调、制订和应用相关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规定、规范和标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四)切实有效地做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安徽省省级分中心建设及有关工作

根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总体规划,结合我馆实际,加快我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注重吸收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最新研究成果。2006年制定完成我馆的数字化发展战略。注重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使用与永久保存,注重利用图书馆网络,不断完善并拓展远程用户服务,加快我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成5-6个高质量、有特色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积极协助省文化厅加强安徽省文化信息资源省级中心、基层中心和基层网点的建设,到2010年基层中心力争达到50个,基层网点达到300个,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实现网上资源的共享。

(五)加强学术研究,促进本馆技术创新

1.加强学术研究,要在本馆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关注国内外图情理论的发展动态,着眼于学术研究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成梯度地组织课题研究,搞好研究成果发布;加强学术研究力量,调动一切有能力有潜质的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确立研究方向,扩大研究范围;建立多方了解学术研究动态的渠道,及时跟踪世界先进图书馆发展状况,了解新领域、新学科的方向,开阔思路,扩大眼界,紧紧跟上现代图书馆前沿的进展。

2.充分发挥安图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做好馆内重大业务课题的论证。启动馆级研究课题的申报和学术成果的评审,组织和引导省、部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的申报。“十一五”期间,力争申报2—4个馆级课题,申报1--2个省级课题和1个部级或国家级课题;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论文2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形成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术团队,力争出一批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初步形成以学术研究带动业务建设的发展格局。

3.根据省文化厅和人事厅的部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出版安徽省图书资料专业初、中级职称考试培训教材3部;为推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安徽省省级分中心建设,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出版我省分中心共享工程培训教材2部;整理、出版古籍文献5部。继续办好《图书馆工作》,积极争取由内刊转为公开出版物。

(六)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馆际合作

把安徽省图书馆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必须开展国内外馆际合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更多地观察和了解世界图书馆发展的进程,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图书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1.要积极探索与国家馆、兄弟省、市馆及港澳台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协调和交流,关注国内总/分馆制发展,积极探索我省实行总/分馆制方案。大力促进我省各类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与其他类型图书情报机构的合作,特别要注重与我省高校图书馆与情报科研系统的合作,利用他们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开展与国际图书馆界友好往来与合作,有计划地聘请国外专家进行业务交流和指导,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以国外相应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合作重点,力争缔结较为密切的书刊交换、人员互访、资源共享关系。通过派员出国考察、学习培训、进修,出席国际会议,借鉴汲取国际同行的先进管理理念、服务方式、技术手段和学术成果。力争“十一五”期间我馆对外文化交流实现零的突破,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竞聘机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监督考核制度。根据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精神,转变事业单位与职工间的人事管理模式,推行以聘用制和双向选择为核心用人制度,在全员聘用基础上扩大对外公开招考的范围,建立和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全面科学设置岗位,逐步实行专业馆员与非专业馆员的分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与聘任的分离。建立旨在改善服务,提高办馆效益、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从 “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2.分配制度改革。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管理、技术、责任纳入分配要素,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注重管理环节的宏观和微观管理,建立以绩效为指标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和实施办法,实现实际工资和档案工资的分离。鼓励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使图书馆充满活力和生机。

3.业务改革。以建设数字图书馆为核心,构筑安徽省图书馆系统和安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突出业务创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根据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推进专业管理与事业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方式。图书馆可尝试将一些事务性的业务外包给专业性企业完成,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4.进一步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术委员会”、“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委员会”、“文献信息资源指导委员会”(暂定名)和“读者工作委员会”等,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实现决策程序化、民主化、科学化。

(二)通过人才引进、继续教育、提拔聘用、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和建立完善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建立一支能胜任现代化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才队伍

1.采取多种途径引进和招聘本馆紧缺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开发、营销策划、外语、图书馆学古籍整理等专业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的人才结构。力争使接受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以上人才比例达到全体在职员工的85%以上,本科以上学历占职工总人数的55%以上,硕士、博士占3%以上。

2.可采取选派进修或参加高层次的系统学习等方式,注重对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培养。

3.根据职工现有知识结构和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及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图书馆学理论等继续教育培训,争取人均培训80小时/年。重视对重点岗位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加速培养既懂图书馆业务又懂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同时加强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十一五”期间,我馆力争培养出2-3名在省内图书馆界知名、1-2名在国内图书馆界知名的学科带头人,馆内业务骨干20-30人左右。

4.举办业务学术报告、讲座,开展科学研究,设立馆级资助立项课题,争取参与省内外重大课题,为专业(管理)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和知识更新的机会,形成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

(三)全面落实文化经济政策

吃透当前的文化经济政策。国家现行的政策的主要精神是,逐年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对文化投入采取普遍支持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方针。对图书馆而言,文化经济政策是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必须得到全面的落实。为了“十一五”期间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获得有力的资金保障,要以政府部门建立健全投入公益文化事业持久稳定增长机制为契机,积极争取政府的重点扶持,确保事业行政经费、专项购书经费等随我省的经济增长率同步增加,各类经费不低于省情相同的省级图书馆。力争增设立图书馆运行费、各种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通讯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全防护监护系统、气体灭火防护系统等)维护费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费等专项经费,确保图书馆正常运行、各种设备正常运转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常开展。在政府投入资金保障的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助。制订科学、完善的文化建设资金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稳步推进图书馆的法制建设

图书馆要快速发展,必须有法律的保障。“十一五”期间,积极配合省文化厅起草、制定《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简称条例),上报有关政府部门,促进《条例》和地方出版物呈缴制度的颁布和出台。为我省图书馆立法迈出坚实的步伐,使我省公共图书馆早日有一部正式的行为法规。积极推进图书馆立法和执法工作,坚持执法和立法并重,认真地贯彻执行现行的法律制度,切实地加强执法的检查和监督。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为“十一五”期间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稳定、健康、有序的环境保障。

(五)在党总支领导下,充分发挥职代会和工青妇各类组织的作用,与当地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各级组织和友邻单位密切配合,把安徽省图书馆建成传播先进文化的精神文明窗口

1.不断强化全馆干部和职工的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公共美德教育,加强崇业、敬业、爱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进步与终身教育服务。

2.围绕全馆中心工作,在党总支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工、团各组织的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健全民主监督制度。

3.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做好职工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工作。确保计划生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4.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和图书馆室内外及宁国路宿舍区环境美化工作。

5.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教育,严格内部管理,认真做好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全馆四个馆区的安全和稳定。

6.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宣传,扩大图书馆社会影响,引导全社会关注、关心、重视图书馆建设,为构建传播先进文化的精神文明窗口营造浓厚的氛围。

[关闭] [打印]
网站地图|馆长信箱|联系我们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IE10及以上、谷歌、火狐、360极速模式、搜狗高速模式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
本站点击量:98292203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