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首页 >>特色馆藏 >>安徽民生工程  

领 导 言 论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民生工程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
  编者按: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今年第14期,发表了省委书记王金山的署名文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民生工程》,现全文转载如下。
  安徽人民素有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30年前凤阳小岗村实行的“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2000年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催生了免征农业税这一千古变革。2007年实施的12项民生工程,积极探索了用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的新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不断抓出成效。
    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谋划民生工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那么,怎么保障和改善民生?借鉴近几年推进经济发展的成功做法,我们觉得,只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载体,才能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任务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推进。
  通过项目化手段发展社会事业,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有效改变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这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运用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短期内可使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从而进一步激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安徽已迈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但人口总量居前、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水平靠后的省情还未改变,特别是由于发展不平衡、改革不配套、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人民群众“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2007年初,安徽开始实施12项民生工程,并在省人代会上向全省人民作出郑重承诺。总体思路是:运用统筹的办法,力求循序渐进、滚动发展,努力实现民生工程“四个全覆盖”:即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义务教育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以此带动和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实现公共服务及产品的全覆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民生工程
  实施民生工程,是一项开拓性极强的综合性工作,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来实施、来推进。
    创新管理制度。实施民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要从制度层面上来加以推进,把解决民生问题寓于制度建设之中。2007年,我们下发了《关于实施12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先后出台了16项配套政策。今年,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和相关政策文件,较好构建起全新的政策措施体系,为实施民生工程打好基础,建好平台。
  创新工作机制。民生工程内容丰富,要求具体,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集体决策机制,将民生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重点工作督查体系。成立民生工程协调机构,以资金为主线,实行项目化管理,在有关部门和单位设立民生工程联络员,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财政组织协调、部门牵头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
    创新运行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多重力量,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等事关最困难群体生活的公共产品,全部由财政埋单;对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等准公共产品,省级财政拿大头;对社区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服务;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时,则注重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兴建,实现双赢。
  强化监督考核。为解决一些单位存在的工作落实不力问题,使民生工程真正造福于民,我们将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并建立奖罚追究制度。同时,把民生工程政策和资金作为“高压线”,加大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和执法监察、审计监督等力度,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运用民主办法打牢做实民生工程
  民生工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广泛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注重用民主的方法推进民生工程。
    建立从民所愿的决策机制。2007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根据城乡居民关注度的高低,列出了30多个项目,按照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及农村公共事业等进行分类整理,并广泛征求各部门及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财政承受能力,我们将解决“生活难”问题5项、“看病难”问题5项、“上学难”问题2项,共12项列入当年的民生工程项目。2008年我们通过建立群众意见反馈制度、落实制度,从40个备选项目中筛选出6项新增民生工程项目,进一步健全了从民所愿决策机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
  建立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注重政策的公开透明。既然政策来自于基层和群众,就应当把政策的享受范围、标准及规程向社会和群众公开,“阳光操作”使人民群众知晓享受什么项目、享受什么标准,明晰具体的申请、审批、发放程序,便于人民群众监督。推进执行中的制度创新。在执行前期,实施“一线实”工作法,尽最大努力把基础数据核实,把发放对象搞实,确保客观公正、实在可信;在执行进程中,全面实施惠民资金“一卡通”发放,力求支付到人、服务到位,确保发放环节清楚明白、畅通快捷。对工程类项目,实施跟踪问效,落实招投标等制度,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建立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今年以来,我们把为城乡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其目的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就是密切干群关系,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缓解和消除干群之间存在的隔阂和矛盾。实践证明,开展为民服务,决策是科学的,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可行的,显示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施民生工程不是应景之作,不是一年两年的阶段性工程,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民生工程实施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推进跨越发展的真正目的所在。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多谋群众期盼的惠民之策,多行符合实际的惠民之举,建立民生工程项目库,科学编制民生工程中长期规划,逐步拓展民生范围,增加民生投入,提高民生标准,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同步推进、相得益彰,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正确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解决民生问题要靠经济实力,但并非唯一决定于经济实力,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是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只要思想上真正重视,财力好的地方能办好,财力弱的地方也能办好。因此,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更要积极进取,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合力推进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迈开大步做好工作,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正确处理好民生工程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实施18项民生工程,决不代表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就这十几项。我们既要把18项民生工程组织好、实施好、落实好,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又要统筹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满意度。  (安徽日报  2008年8月18日)

全面落实总书记视察安徽时讲话精神,积极推进民生工程
    2008年2月23日上午,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省长王三运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副省长文海英、黄海嵩、倪发科、谢广祥,各市政府负责同志、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成员及各市民生办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王三运指出,实施民生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安徽工作时,对我省实施的民生工程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下,实施民生工程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迟缓不得、粗心不得、松懈不得,忽视必然失去人心,迟缓必然造成损失,粗心必然出现疏漏,松懈必然积累民怨。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智慧、带着精神抓好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
    王三运强调,实施十八项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以更高的站位充分认识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意义,以更实的举措推动十八项民生工程的任务落实,以更大的力度保证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要突出重点难点,找准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民生工程。要细化分解具体实施方案,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有条件、有能力的地方,应适当扩大实施范围,提高保障标准,更多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要及时足额筹集资金,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激励奖惩机制,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要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整合加强基层管理机构和一线工作力量,推广完善惠民资金管理“一线实”的经验做法,切实提高管理能力、保障水平和受益程度。要推进工程类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规定,加快工程进度,强化质量监管。要统筹推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妥善解决去年水灾、年初雪灾造成的民生问题,高度关注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王三运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方式、完善制度,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规范化和长效化。要形成工作合力,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要明确职责,加强配合,高效运转,省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要细化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严明工作纪律,严格兑现奖惩,保证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要改进工作方式,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严格执行公开制度,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和矛盾。要加强制度建设,在体系建设上逐步拓展范围、增加投入、提高标准、完善措施,在制度安排上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衔接,在工作运行上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在资金保障上着力构建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框架结构,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会上,省政府表彰了2007年度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孙志刚常务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2008年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毕小彬、芜湖市政府市长陈树隆发言。(省财政厅    2008年3月17日)

王三运强调着力提升民生工程质量效应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1月18日,全省民生工程暨财政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省长王三运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表彰了2009年度民生工程工作先进市,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代表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2010年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省政协副主席方兆本出席会议,省政府秘书长梁卫国主持会议。全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省各市县财政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王三运指出,民生和财政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去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支持经济发展,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8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扩内需、促消费的双重效应,实现了保增长、促和谐的双重作用,彰显了提信心、树形象的双重意义。去年,全省财政收入达到1551亿元。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凝聚着财政系统同志们的汗水和辛劳。特别是省财政厅选派干部沈浩同志,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篇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壮丽华章,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自觉学习的楷模。
    王三运强调,从2007年起实施的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推动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重要工作抓手,是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品牌,是始终亲民为民、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保障。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力度,不断把民生工程建设推向深入。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年民生工程扩大到33项,计划投入330亿元,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扎实工作,务求民生工程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王三运强调,民生工程要突出四项重点,着重抓好四个结合。将统筹规划和滚动发展结合起来,完善民生工程政策体系。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升民生工程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专题研究民生工程建设,广泛征求意见,科学深入论证,拿出系统的民生工程建设安排;将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结合起来,加强民生工程资金保障。公共财政也是“民生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财政必须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形成稳定多元的民生工程筹资机制。各地要采取以奖代补、贴息、配套、担保等形式,鼓励和吸引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资金投入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将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结合起来,确保民生工程持久发挥功效。随着民生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将不断有大批工程类项目投入建设或建成。要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将督查考核和群众评价结合起来,强化民生工程责任约束。要继续强化目标考核,不断丰富单项考核、综合考核、社情民意调查等考核形式,完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创新和争先进位的积极性。
      王三运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调节、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围绕扩内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积极加大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共投资结构,着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配套资金、汽车家电等下乡补贴、关键技术和设备进口贴息等资金需要,注重发挥政府性投入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增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围绕调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新突破;围绕强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惠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积极支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国民收入分配力度,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 (安徽日报    2010年1月19日)

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在全省民生工程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在全省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王金山省长在年初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了郑重承诺,人大代表普遍认为,这是本次人代会的一个亮点,反响十分强烈,百姓群众也非常关注。最近,毕小彬副厅长带领民生工程工作办公室的同志走访了几个厅局,了解了一些横向的、面上的情况。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了解各市民生工程的进展情况、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民生工程不仅仅是省本级的事,也是全省的事,必须上下联动,共同推进这项工作。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实施民生工程摆上财政工作重要位置
    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3月23日,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的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工作会议,王金山省长作重要讲话,孙志刚副省长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表明省委、省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这项工作是惠农、惠民、亲民的德政工程。财政部门承担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工作,必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做好各级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
    首先,要认识到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民生问题不解决,社会就不可能和谐。必须更加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把推动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着力点放到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上,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其次,要认识到改善民生是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安徽是农业大省,80%以上是农民。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省农村、城镇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他们热切期盼着党委、政府能够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民生工程的着力点在于覆盖全社会、覆盖弱势群体,改善民生也正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大多数群众的关心。
    再次,要认识到改善民生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发展目标。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共财政实际上就是“民生财政”、“和谐财政”。必须坚持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体制保障。
    围绕奋力崛起、围绕和谐安徽、围绕民生工程、围绕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增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的执行力,是新时期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省政府考虑到民生工程的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考虑到财政具有宏观调控职能、具有综合经济部门的管理优势、具有组织协调的经验和人力,决定由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各项政策措施的组织实施工作,这既是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也是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更是加强财政宏观调控职能、拓宽财政服务领域和层次的一次重大机遇。民生工程安徽在做、全国都在做,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财政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工作,不仅仅是拿几个钱的问题,而应该是怎么认真对待、精心组织的问题。既然是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我们一定要充分体现职能、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把民生工程作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民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如果不在乎、不在意,就辜负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的期望。我们必须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真正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使实施民生工程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在省政府3号文件基础上,目前十二项民生工程的16个配套文件已经下发,省级资金已经全部筹措到位,下拨20多亿元,其余资金将根据工程进度尽快下拨。各市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方案,落实了配套资金,并与县区政府签定了责任状。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必须找准关键,抓好落实。
    一要有人办事。我回到财政厅工作,基于全局通盘的考虑,提出了强化“三个办公室”的思路,即加强民生工程办公室、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和效能建设办公室。民生工程工作原来是预算处牵头,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奠定了全面的政策框架和工作基础。但预算处业务也很繁重,兼顾会影响工作质量,而且这项工作也不是短期的,而是动态管理的,以后还会逐步加强。为此,厅党组决定抽调专人成立民生工程工作办公室,以后还要增加力量。民生办成立以来,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调整了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成员,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在省直和各市明确了民生工程联络员,加强了政策宣传。毕小彬副厅长率领民生办的同志到省直单位登门走访,主动服务,有力地协调和推进了实施工作。民生工程是财政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各市县也要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抽调专人来办民生工程的事。各地财政局长和分管的同志要有足够的精力、足够的力量来抓民生工程,重中之重就要绷紧弦、不能忘,要协调推进、收集信息、加强宣传、发现问题,提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二要有钱办事。今年全省各级计划投入69亿元民生工程资金,考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面因素,实际投入将超过72亿元,除准备争取中央补助29亿元、市县配套11亿元之外,其余资金将全部由省级承担。既然认识到位,就要工作到位、资金落实到位。虽然有的市县财政相对困难一些,但不能因为困难讲客观理由,必须要在预算安排上、资金分配上、执行追加上体现“重中之重”。各地要从大局出发,强化责任意识,克服依赖思想,通过调整年初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动支预备费、努力实现财政超收等方式,按照规定的分担比例足额落实,不留缺口。省财政即将对各市县民生工程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要加强监管。十二项民生工程中有9项要发放或补助到个人,惠及全省4000多万群众,不仅要足额筹集资金,还要切实加强监管,管好用好每一分钱,发挥应有的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满意度。对于发放到户到人的资金,要采取“一卡通”的做法,实行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努力做到在政策规定范围的人一个都不要少,不在政策规定范围的人一个都不能补。对于公益性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和报账制管理,将资金拨付与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等结合起来,全程跟踪问效,绝不允许挪用、挤占和搞假配套,也绝不允许搞“豆腐渣”工程。财政资金是政府的钱、纳税人的钱,一定要管好用好,我们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做不好,就没有履行好组织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必须将监管工作管贯穿于民生工程推进的全过程,资金不能一拨了之,要做好跟踪问效工作,切实看到资金落实的程度、使用的程度、发挥作用的程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
    四要督促检查。3月23日,孙志刚副省长在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工作会议上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年底我们将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年内省里将统一组织实施三类监督检查活动。一是综合监督检查,由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布置,主要检查各市总体实施情况,初步定于6月份和11月份各开展一次。二是专项监督检查,由各牵头责任部门组织实施,主要检查具体民生工程实施情况。三是执法监察和审计监督,分别由省监察厅和省审计厅组织实施。各地也要加强民生工程督促检查工作,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
    三、讲求方法,注重实效,确保民生工程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十二项民生工程内容丰富,要求具体,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加强协调配合,健全推进机制,强化工作落实,确保民生工程有序稳步实施。
    一要深入调研,摸清情况。财政部门要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主动到有关部门汇报联系工作,到市县和点上检查督促,注意发现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规范完善。以深入细致、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要加强宣传,营造环境。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王金山省长对民生工程宣传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改革的内容和成效,使十二项民生工程政策深入民心、温暖人心,宣传报道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取得成效,总结交流各地的典型经验。宣传的程度、进度与我们的工作有很大关系,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精力,上下联动组织稿件,主动实践、主动服务、主动宣传,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要以奖代补,严格考核。体现“以奖代补、重在激励”的原则,研究制定《民生工程考核办法》,对照各市与省政府签定的责任状规定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并建议将考核结果纳入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各地也应该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四要系统谋划,理清思路。省委、省政府今年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主要是为了搭建政策框架,以后再逐步扩充内容,提高标准,完善措施,进而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我们要结合中央政策,学习外省经验,发现群众迫切需要、有基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比如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农业保险等问题,干好当前的,谋划未来的,及早为省委、省政府确定明年民生工程思路作好准备。
    四、双向互动,合力推进,务求民生工程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众人拾柴火焰高。各级财政部门推进实施民生工程,要主动与其他部门多沟通、多协商,多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理解、争取支持,齐心协力推进民生工程实施工作。
    一是上下联动。省市县三级财政要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继续发扬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主动贴近中心搞好服务,发挥财政调控职能,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在上下结合中出思路、在工作创新中出特色、在政策落实中出佳绩,整体推进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工作。
    二是横向互动。实施民生工程,需要各部门、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加强协作,相互配合。财政部门要主动协调服务、主动当家理财、主动接受监督、主动提升形象,加强部门配合,积极提速增效,提高服务质量,以效能的全面提升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以民生工程政策落实检验效能建设的实际成效。
    三是合力攻坚。省委、省政府将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放在财政厅,要与省直单位、各市协调互动起来,与省直和各市联络员协调互动起来,充分调动起相关部门、各市政府的积极性。各市县财政部门也要充分调动横向、纵向的积极性,建立起信息沟通机制,出主意、想办法,为领导当好参谋,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配合,努力推进民生工程取得预期成效。
    同志们,实施民生工程事关和谐安徽建设全局,必须提高认识,摆上位置,切实抓好;实施民生工程关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抓住关键,落实到位,务求实效;实施民生工程是个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健全机制,强化合力,加强领导。希望我们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全面完成民生工程组织实施任务,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沐浴到公共财政阳光。 (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    2007年9月5日)

     
 
 
     

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1554号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