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2.0                                                              ·安图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安徽省图书馆主页安徽文献徽派朴学馆藏书目评介

通艺录二十一种:四十二卷/(清 歙县) 程瑶田撰.—刻本.—清嘉庆8年[1803]
12册
《仪礼经注疑直》、《说文解字会极》、《古今体诗》未成书。线装。
子目:
  1.论学小记:三卷                            附录:
  2.论学外篇:二卷                             1.让堂亦政录:一卷,附录一卷
  3.宗法小记:一卷                             2.乐器三事能言:一卷,补遗一卷
  4.仪礼丧服文足徵记:十卷                     3.琴音记原本
  5.释宫小记:一卷                             4.濠上吟
  6.考工创物小记:八卷,磐折古义:一卷         5.莲饮集
  7.溝洫疆理小记:一卷,禹贡三江考:三卷       6.藤笈编
  8.水地小记:一卷                             7.非能编
  9.解字小记:一卷
  10.声律小记:一卷
  11.九谷考:四卷
  12.释草小记:二卷
  13.读书求解:一卷
  14.数度小记:一卷
  15.九势碎事:一卷
  16.释虫小记:一卷
  17.修辞余钞:一卷
原书目次附录中《琴音记原本》、《濠上吟》、《藤笈编》、《非能编》四种不存,疑为缺失末一册。
                                                        古籍书库 索书号: 7:068497—7:068508


    程易田《通艺录》,嘉庆八年癸亥刻成,时先生七十有九。卷端有自序,略言:“圣教安归?归于自治。今有能纯乎喻义而绝不喻利之人,处人伦如此,酬世务如此,夙兴夜寐举如此,乃可立于天地间,足为世法。今非无行孝行弟之人,乃进而求之,或不免于喻得。是虽负一时之望,而于自治不能毫发无憾也。”言绝沉质。《通艺录》十九种,其目曰:《论学小记》、《论学外篇》、《宗法小记》、《仪礼丧服足征记》、《释宫小记》、《考工创物小记》、《磬折古义》、《沟洫疆理小记》、《禹贡三江考》、《水地小记》、《解字小记》、《声律小记》、《九谷考》、《释草小记》、《读书求解》、《数度小记》、《九势碎事》、《释虫小记》、《修辞馀钞》。附录七种:《让堂亦政录》、《乐器三事能言》、《琴音记原本》、《濠上吟》、《莲饮集》、《藤笈编》、《非能编》。未成书三种:《仪礼经注疑直》、《说文解字会极》、《古今体诗》。
近人支伟成纂《皖学经师传》引旧说言:先生自少迄老,笃志著述,其学长于涵泳经文,得其真解,不屑依傍传注。所撰《通艺录》,凡义理、训诂、制度、名物、声律、象数,无所不赅,而尤精者《仪礼》。《丧服·缌麻》章末“长殇中殇降一等”四句,郑氏以为传文;“不杖期章惟子不报”传文,“公妾以及士妾为其父母”传文,郑氏以为失误;“大功章大夫之妾为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旧读以“大夫之妾”为建首,下二“为”字皆贯之,郑氏谓“女子”别起贯下,斥传文为不词。皆一一援据经史,疏通证明,以规郑氏之失,成《仪礼丧服足征记》。又《考工记》绪言磬句磬折,郑君度直矩阵解之,致与前后经文不合;则谓磬折不明,由于倨句不明;欲明倨句,先辨倨字。矩有直者、有曲者,倨句之云,折其直矩而为曲矩也。因考一矩有半为磬折,成磬折古义。以言九谷者梁稷不分,乃据《说文》成《九谷考》。说《禹贡》主郑康成,正郦氏《水经注》,成《禹贡九江考》。考匠人为沟洫之制,谓沟,冓也,纵横之说也。名之曰沟,所以象其形。象形曰沟,会意曰洫。洫字从血,以血承沟,是血脉之流通也。浍,会也,会上众水,以达于川,初分终合,所以尽水之性情,而不使有泛滥之害也,成《沟洫疆理小记》。其馀均根柢经传,辩论详确。晚既失明,尚口授《琴音记续编》,使其孙写定。旁及诗歌、书法,无一不精。别有《让堂诗抄》十八卷。 汪注:让堂为嘉定学舍堂名,曾观其铭砚知之。

     ……
     又《考工记》绪言磬句磬折,郑君度直矩阵解之,致与前后经文不合;则谓磬折不明,由于倨句不明;欲明倨句,先辨倨字。矩有直者、有曲者,倨句之云,折其直矩而为曲矩也。因考一矩有半为磬折,成磬折古义。
                                                                                     ——许承尧《歙事闲谈》
 
 
  《通艺录》收专文二十四种,除卷首的《论学小记》、《论学外编》、《莲饮集濠上吟稿》等少数几篇文章以外,其余大多数都是考据方面的著作,其中《九谷考》、《释宫小记》、《释草小记》、《释虫小记》考评名物,都有重大收获。《九谷考》考证了梁、黍、稷、稻、麦、大豆、小豆、麻、苽九种农作物,纠正了历来流传的误释;《释宫小记》博考群书,根据文字声韵的特点,确定栋梁的本义;《释草小记》收有《释藜》、《释蓬》、《释荼》、《释萑苇》、《释芸》、《释荔》、《芄兰疏证》等,都是专题考证的重要著作;《释虫小记》所收的《螟蛉蜾蠃异闻记》、《蜜蜂记略》、《鸬鹚吐雏辨》、《蛞蝓蜗牛本草正讹记》、《改正尔雅羭羖牝牡转写互讹记》、《马齿记》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考证论文,引据确凿,持论精警,结论明确,纠正了不少传统文献的积误,恢复了有关事物的本来面目。
     关于程瑶田考证工作的精细,从其最负盛名的《九谷考》和《释虫小记》中的《螟蛉蜾蠃异闻记》、《马齿记》等专文即可窥见一斑。
    九谷指九种农作物,空间是哪九种,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程瑶田经过反复考证,认定郑众(司农)的解说有误,而郑玄的解释正确可取。郑玄认定的九谷是梁、黍、稷、稻、麦、大豆、小豆、麻、苽九种,程瑶田《九谷考》就是根据《周礼》郑玄注本来进行考证的。
    《九谷考·四》中的《首府黍稷二谷记》,分别对小米、黄米、高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考证,认定小米就是粟,黄米就是黍,高粱就是稷,这个结论,已为当代一些工具书所采用。
    《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说的是蜾蠃捕捉螟蛉,喂它的幼虫。但古人却错认蜾蠃养螟蛉为子。经过历代多家考证,误说被订正,早成定论。但程瑶田还是撰写了《螟蛉蜾蠃异闻记》,记载了实地考察果蜾蠃捕虫喂子的全过程,进一步证成其说。以前文献记载,都说蜾蠃是细腰蜂。程瑶田根据亲身观察,对这种细腰蜂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其蜂首腹分两段,如小胡卢,中分处几有欲断之势,盖所谓细腰是也。头脑及喙亦如小胡卢,通长太半寸,余于壬寅六月十六日,见其 [扌+连]土如黍子大,其足六,以前二足及口融其土而作之,须臾之间,盖往返十余巡,以成其房……然后往抱青虫大者一,长寸许,又往连抱小者二,并纳房中。”其后他又经过多次观察,记下了细腰蜂茧孵化的经过,虽然非常琐细,但极其具体。最后他总结为“陈言相因,不如目验”。深入实践,通过目验,这是程瑶田名物考证的一大特色。
    又如《马齿记》考证马齿三十应作四十,也是很有说服力的。“《吕氏春秋·淫辞篇》不云乎:上问马齿,圉人曰:‘齿十二,与牙三十。'高诱注:‘马上下齿十二,牙上下十八,合为三十。'而牧马者以为止于十二,盖以齿验马之老少,验之于此十二齿也。”程瑶田以为:“然三十之说,亦不可以无征……于是求之肆中市马肉者,得其马首全骨观之,其左右上下牙各六,凡二十四,合前十六为四十,与《吕氏春秋》及高诱注本所谓三十者复不合,更求一马首骨观之,不异也。”既核马首骨实物,知马齿为四十,与古文献记载的三十之数不合,于是程瑶田便利用自己的文字学知识,从记数的文字考核,得知古时的四字写作 [上“一”+下“三”],高诱作注时,将[上“一”+下“三”]字讹作三,造成了这一误例。最后他在本文结束处写下他考证的结论说:“按《吕氏春秋》圉人之说或是与牙四十,本不误,古人四字积画为之,似三字耳。至高诱作《注》时,[上“一”+下“三”]讹为三,诱未求马齿验之,但据三十字,余齿十二,得牙十八,传讹至今,或由高氏也。”
                                                                                     ——洪湛侯《徽派朴学》


返回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600,16位色以上浏览Copyright?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