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2.0                                                              ·安图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安徽省图书馆主页安徽文献徽派朴学脉络传承

    州大地素称“东南邹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徽派朴学即发韧于此。徽派朴学家们继承汉儒传统,从小学入手,采用文字训诂方法治经,继而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书与诸子百家,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韵与典章制度,对于古籍和史料的整理,直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徽派朴学的研究成果和质朴学风,对后世的学术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徽派朴学能够取得卓越的学术贡献,完全得益于强大的学术阵营,而支撑这一阵营的是一大批执着学问并孜孜以求的学者,正是他们传承和丰富了徽派朴学的内涵。因此,研究徽派朴学不可忽略对于徽派朴学学者的关注。
    徽派朴学发于一隅而流布全国,既是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使然,亦受惠于渊源的师承脉络与广泛的学术交流。研究徽派朴学的学者阵营,不难发现其基石为一时云集歙县不疏园的江永、戴震一脉,徽派朴学的学术思想之后在研探交流中推陈出新,日臻完善,遂走出徽州,大行其道,广为传布,隆兴百年。其中如绩溪礼学胡氏、歙县洪氏同胞三中书、山东曲阜的孔氏叔侄、山东栖霞郝懿行夫妇、江苏高邮的王氏一脉、江苏金坛段玉裁与仁和龚丽正翁婿、浙江余姚的卢文弨抱经堂、扬州的焦循与阮元(焦氏为阮元族姐夫)、仪征刘氏、宝应刘氏、浙江德清的徐养原、广东李黼平、林伯桐、陈澧与侯康、西南贵州郑珍等,既有师徒相授、族亲相传,亦有挚友钦慕之谊,体现出徽派朴学在学术风格的严谨性与理论思想的兼容性,使得徽派朴学开端伊始便无地域门派的偏见,其学风易于被诸多学者接纳汲取,具有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既便是在徽派朴学没落之后,其务真求实、言简义赅、孤证不作定论等治学理念的精髓,依然深深地融入了学界,成为各家秉承的不二法门。

返回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600,16位色以上浏览Copyright?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